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振奋人心的旋律(品味红色经典(12))

毛时安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5日   第 20 版)

  图一

  图片自上至下分别为长城、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戍边执勤、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团结就是力量》唱片、上世纪40年代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河北平山县演出剧照。
  制图:赵偲汝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78年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从平山县率先唱响,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号角。此后,这首歌又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奋进建设新中国的经典作品。本版刊发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与本报记者倪光辉的文章,分享他们关于这首歌的见闻和感悟。 

  ——编 者

 

  多少年了,我仍保留着一张1958年的老照片(图一)。照片背景是上海工人新村小学一层校舍的红瓦屋顶,中景是整整齐齐排成三列的少先队队员。一式的洁白衬衫,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大家个个张着小嘴,放开歌喉,神情专注而严肃。前景中的我,站在课椅上,展开双臂,指挥着班级合唱,歌曲便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稚嫩却有力的歌声,响彻蔚蓝天空,与田野波光粼粼的小河一起奔向远方。从那时起,这首歌便像一颗种子播进了我的心田。“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成为我人生的一缕阳光。

  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时代风云的产物,是盛开在生活土壤上的鲜花,是凝结了人民心声的结晶。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诞生于1943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处在黎明曙光初现的艰难时刻。歌曲诞生地的河北省平山县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在边区挑起摩擦。但勇敢的平山人民从未屈服。据记载,1937年10月3日起的一个多月,有1700余名平山青年集中入伍,大部分人员被正式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这支由平山子弟组建的部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平山团”,曾被聂荣臻司令员赞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平山县是当年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模范县,风吹过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留下了根据地人民为了解放团结斗争、不怕牺牲的故事。

  就在此时,河北平山县群山中的小山村,迎来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中有作曲家卢肃和剧作家牧虹。20世纪30年代,向往光明的文艺青年从徐州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喝着延河水,吃着小米饭,在鲁艺聆听冼星海的讲课,接受文艺思想的启迪。他们在党的指挥下,星夜兼程来到河北平山县。在平山县,卢肃和牧虹参加中心游击组,掩护群众反扫荡,和农民下地抢收抢种,参加减租减息。平山人团结战斗、英勇不屈、走向胜利的豪情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仅用一个星期就创作完成了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排练时,大家都觉得结束得过于仓促,不够饱满有力。两个年轻艺术家又激情澎湃地谱写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演出以蓝天为布景,将大地当舞台。演出结束后,演员和观众涌到场地中央挽着手臂,拉开嗓子,放声高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嘹亮的歌声响彻滹沱河两岸、华北大地。

  这是一首充满人民性、散发经典魅力的群众歌曲,是歌词与音乐高度统一的声乐作品。

  牧虹的歌词极其精彩。它短小精悍,共68字,晓畅如话,没有一个冷僻难懂的生字。语言节奏非常讲究,不求整齐单一,而是在“团结”这一主词的统摄下,简洁而富于变化。从“团结就是力量”到“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再到“比铁还硬,比钢还强”,6字、5字、4字,节奏越来越急促密集,宛如出膛的子弹,带着火光直奔敌营。各联之间环环相扣。二联歌词承接首联歌词的“力量”,以“钢”和“铁”比喻。三联歌词紧扣着“钢”和“铁”的力量,用“比”来升华,突出人民团结的精神力量比铁硬、比钢强。在艺术中,重复是一种强化印象和力量的修辞手段。作者运用了重复但没有简单重复,而是局部精细变化的重复。歌曲下半篇从形象化的说理转折,昂扬着对“团结”热烈而瑰丽的畅想。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富于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刻洞见。歌词中“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使主题获得了新的广度和深度。最后以3个“向着”起首的排比句一气呵成,人民心潮逐浪,一浪高过一浪。全曲在“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的豪迈之词中结束,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可以说,全篇朴素而不失深刻,简约而不失丰富。

  音乐与歌词一样,气势充沛,奔放热烈。作曲家卢肃,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和才华,对歌词做了超乎常规的精心处理,特别强化重点字的听觉感染力。以完整的两拍一小节突出两个“团”字。紧接着,后四句旋律又借助弱起节奏的处理,在弱拍上弱化虚字“这”“比”“让”,而以强拍突出实词“铁”“刚”“硬”“强”的声乐形象。全曲以C大调调性,围绕大三和弦135主音展开进行曲式结构,铿锵有力。没有4、7两个偏音的五声音阶,不仅让旋律朗朗上口,也使歌曲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其中的连续六度大跳,更是让歌曲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向上的张力、势如破竹的豪情和气势。歌曲后半篇,四个“向着”旋律节奏从紧凑密集,犹如冲破反动派的封锁,行进到舒展开阔的阳光下。

  很快,这首歌曲从解放区传遍全中国,产生了强大号召力,亿万人民汇成了革命洪流,就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在这歌声中,迎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78年来,不论是抗击非典、抗击疫情还是抗洪抢险、脱贫攻坚,我们都可以听到《团结就是力量》振奋人心的旋律,感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唱响了我们的众志成城, 是一首艺术与时代充分融合的经典之作。它的音符将洒落在我们民族排除万难奔向未来的漫长征程,成为指向远方的精神路标。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