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荒山增绿 果园增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

郑玉红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3日   第 07 版)

  我生活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泥村,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2014年,白泥村还是贵州省深度贫困村之一。

  过去,大家种玉米,一年忙到头,不见荷包鼓。收完玉米在地里把秸秆一烧,整片山就露出了光秃秃的乱石岗。曾经,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暴雨来临时,常有山体滑坡。

  2016年,为了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关岭县林业局在群众自愿参与的原则下,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资金,发展枇杷种植。

  听说要退耕还林,我既期待又犹豫。种玉米虽说赚不到钱,但至少每年的收成有保障,吃不完还可以搞养殖。如果换成种树,能不能种活、补助资金够不够用,我心里没底。以前,我种过李子,但这里的山坡度大、土层薄,加上没有技术,李子树很难存活。现在要种枇杷,能成吗?

  在我犹豫的时候,县里告诉我们,除了退耕还林的资金,县里还整合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60多万元,助推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县里通过组织农业专家到现场勘测,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枇杷种植。

  对枇杷种植,县里还有周密的安排:到重庆引进“五星枇杷”优质大苗,从湖南找来专业的种植和管护团队,枇杷树交由专业的果树种植公司管理。枇杷树在3年挂果后,直接移交给参与退耕还林的村民管理,其间村民可以到基地务工,同时学习种植技术。

  了解这些后,我将自家的20亩玉米地全都改种枇杷树。2019年3月,村里的枇杷树实现初挂果。由于白泥村处于河谷地带,海拔低,光照足,种出的枇杷不仅口感好,上市时间还早,在市场上更具优势。

  2019年底,我如约分到20亩已经初挂果的枇杷树,2020年仅卖枇杷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了。自从枇杷种起来后,不仅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山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走在路上心情都不一样。

  看到曾经的荒草乱石坡变成如今的金山银山,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泥村村民,本报记者黄娴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