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场馆 新变化 高科技

首都体育馆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孙龙飞 郑 轶 季 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8日   第 15 版)

  四方的角,灰黄的墙,矗立在北京三环内的首都体育馆,还保留着上世纪60年代的建筑风貌。为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于近日举行的“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中亮相。

  1968年落成的首都体育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从第一届乒乓球亚锦赛到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这座体育馆承载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的许多闪光时刻,不少体育迷对在这里看过的比赛记忆犹新。

  此番场馆改造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外观上延续经典,内部焕然一新。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总结了改造特点:“老场馆,新变化,高科技。”

  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这两项备受瞩目的比赛将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为了呈现完美的比赛效果,馆内配备了一流的灯光照明、音响和综合视频显示系统,以满足现场观赛和高清转播需求。

  将视线从冰面转移至场馆顶棚,会发现一块1360平方米的“天幕”,这是首都体育馆改造中的亮点之一。在花样滑冰比赛后进行的表演滑上,它将给观众带来惊喜。

  “想象一下,当场上的照明灯光全部熄灭,场地四角的激光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到顶部的‘天幕’上,配合东、西两个端屏和四周环屏,与舞台中央的表演形成360度联动展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基建办副主任王叶说。

  得益于空调、通风、除湿和暖气4个系统的协调运行,场馆内温度控制在16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约为35%,风速小于0.2米/秒,保持恒温恒湿。首都体育馆志愿者、北京建筑大学教师王文欣每天在馆内工作,穿着单衣也不觉得冷。“相信温暖的首体会给观众带来舒适的体验。”他感慨道。

  据了解,本次改造中,首都体育馆还将座席数量由原来的1.8万座减少至1.5万座,但增加了观众座椅的宽度,提高了舒适性。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观众席间新增了80个无障碍观众座席,一张门票可供残疾人和陪同人员两人使用。

  “虽说首体是一个老馆,但与现代化的新场馆相比,在一些方面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将努力让首体焕发新活力,给体育迷带来更多精彩。”王叶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