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湖南衡阳科学推进器官捐献工作——

大爱,在这里延续……

本报记者 孙 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8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湖南衡阳科学推进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面对捐献者家属,协调员用心与他们交流,用真情去疏导和陪伴;对于面临经济困难的捐献者家庭,公益服务中心提供生活救助和各类支持;领导干部与医护人员带头捐献器官,带动更多人加入这项事业,也让更多生命能够受助、延续。

  

  在湖南衡阳万福园陵园,有一个器官捐献者纪念陵园。从各地陆续前来凭吊的器官捐献受益者和亲朋们,在这里纪念素未谋面、却时时刻刻与自己相连的那个人。这是湖南省第三个、衡阳市第一个器官捐献者纪念陵园。

  “截至目前,全市器官捐献志愿者累计登记人数6541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43例,挽救了600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衡阳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易芳说。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有着30多年器官移植临床经验的罗志刚认为,“器官移植手术虽然很重要,但从工作量来说,手术只占整个器官捐献全流程的20%,术前、术后80%的工作,同样不可或缺。”

  这80%的背后,是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是一则则感人至深的大爱故事。

  “这份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与潜在的捐献者家属沟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谭春梅说:“坐电梯上楼时,感觉那是我有生以来坐过的最快的一趟。敲开那扇门之前,我感到很忐忑,不知道病人家属是什么人、态度怎么样,自己将面对的会是什么。”

  人体器官的获取有很严格的时效性,这意味着协调员往往需要在病人弥留之际,就直面家属商讨捐献的话题。协调员任何一句失言,甚至一个不合适的动作和眼神,都有可能引发未知的后果。

  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像谭春梅这样的协调员一共有10名。出现潜在捐献者后,协调员们需要第一时间赶往病人所在的医院或者家中。

  真诚的爱心,专业的交流,让协调员们收获了认同。“有时候,家属整夜睡不着,半夜会给我打电话。听到我准确说出他们亲人的名字,很多人都会被触动,他们能体会到真正的关心和共情。”谭春梅说,她有两个手机卡,每个可以存500个号码,如今都已经存满了病人家属的电话。有一对捐出了不幸夭折的孩子器官的夫妻,几年后重新怀孕。两口子每次产检,谭春梅都全程陪着,分享喜悦,如同家人。还有一位家住衡阳常宁市的老人,每年都会特意带一份艾叶糍粑送给谭春梅。“就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却总是在那里的亲人一样。”谭春梅说。

  谭春梅说,“看见望眼欲穿的受捐者获得新生,感受到捐助者家属的理解,这份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献是相互温暖、延续生命的大爱行动”

  “中心的志愿者每次回访慰问器官捐献者家属时,家属们都会询问,亲人的器官在受捐者身上运转得好不好。器官移植是双向匿名的,我们就是他们之间沟通的纽带。”衡阳福尔天使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欢如此解释中心成立的初衷。

  福尔天使公益服务中心是湖南省首家以器官捐献者家庭和极度困难的器官衰竭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非营利性慈善公益组织,在衡阳市民政局备案。“福尔”是“附二”的谐音,它的建立正是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李建军倡议、推动的。

  “器官无偿捐献者家庭,为了给亲人看病,往往已经掏空积蓄。如果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生活会面临较大困难。”陈欢说,福尔天使公益服务中心的成立,可以更好地为这些家庭服务。公益服务中心为这些家庭的老人提供就医服务,为孩子提供助学金,发放生活补助,近年来已总共提供救助金额数百万元。

  除了经济上的困难,捐助者家庭还常常面临心理上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压力。

  让陈欢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村里发生的故事。2017年2月,年仅32岁的村民李小军(化名)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宣布进入脑死亡状态。临别之际,家人决定将他的部分器官捐出。李小军也成为所在乡镇第一位器官捐献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举动,却给李小军的父亲带来了困扰。

  “儿子死了还要卖钱……”自愿捐献举动引来了一些村民的非议。丧子之痛加上流言蜚语,让李小军的父母一度连家门都不敢出。得知这一情况后,协调员和志愿者们来到村里。大家在村口的小广场分发传单、普及知识,还联系乡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一起入户做工作,扭转了部分人的偏见,消除了误解。

  “还有一些捐献者家庭,在事后很多年,有时突然感到后悔。这时候,他们就会找我们倾诉。”陈欢说,协调员和中心的志愿者,更多是承担疏导和陪伴的角色,为家属们做好心理辅导。

  在OPO和公益服务中心的协调帮助下,一些器官受捐者也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在“衡阳新生健康快乐之家”的微信群里,已经有400多名受捐者及家属。清明祭扫、志愿服务、回访捐赠者家庭等活动中,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持续的暖心服务,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献是相互温暖、延续生命的大爱行动。”陈欢说。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生命的长河一直延续”

  在罗志刚看来,器官捐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作为肾移植手术权威专家,罗志刚知道,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光有医疗技术还远远不够。“如今,自愿捐献是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向广大群众宣传器官捐献知识,非常必要。”罗志刚说。

  观念的转变,从医护人员带头开始。2013年底,罗志刚本人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同意将自己全部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在罗志刚的带动下,南华大学二附院所有从事器官移植的医护人员都做了器官捐献登记。

  2017年,一名护士3岁半的儿子不幸脑死亡。护士和家人将孩子的眼角膜、肾脏以及肝脏捐出,帮助了5名陌生人。衡阳某地卫健部门一位领导干部去世后,根据生前意愿,家属捐出了他的器官。“领导干部和医护人员带头捐,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罗志刚说。

  从2015年开始,罗志刚呼吁在衡阳建立器官捐献者纪念陵园。“有一些家庭希望将亲人骨灰存放在统一的器官捐献者纪念陵园,体现社会对捐献者的尊重。”罗志刚说,当时湖南仅长沙凤凰山有这样的陵园。

  经过5年多的努力,在衡阳市民政局、衡阳市湘江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支持下,器官捐献者纪念陵园在今年清明节前建成,位于衡阳万福园陵园内。近1200个墓位,将满足未来20年内捐献者骨灰存放的需求。首批已有35位捐献者的骨灰迁入其中,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放,他们的精神将得到弘扬。

  在4月2日的陵园开园仪式上,捐赠者家属和受捐者代表为捐赠者墓碑送上鲜花。未曾谋面的两个群体,虽然互不相识,却早已心意相通。

  看着此情此景,罗志刚在一旁悄然流下了热泪。他说,“把器官捐献事业推向更高水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生命的长河一直延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