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北京从学校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支援新疆教育

不远万里 滋育桃李(解码·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贺 勇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第 12 版)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做课间操。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近5年来,北京以打基础补短板为重点,支援新疆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建设,新增学位15万余个。加大援疆教师选派力度,通过“师带徒”、手把手、公开课等形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创新开展大学生支教项目,让受援地的孩子尽早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新疆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教学楼外,六年级二班的热则耶·阿布地力木正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塑胶跑道上跳绳。“我很喜欢学校的这个大操场,能让我们尽情玩耍。”热则耶·阿布地力木高兴地说。

  作为北京支援新疆教育的“交钥匙”工程,短短一年多时间,这座设计新颖、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学校在当地拔地而起,于2018年秋季正式启用。“这里一切的设计施工标准都向北京标准看齐。”项目承建方——北京建工四建援疆项目负责人张进红介绍。

  从一无所有的空地,到如今超过2100名学生,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成为当地明星学校的过程,正是北京教育援疆取得累累硕果的一个缩影。

  近5年来,北京以打基础补短板为重点,支援新疆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建设,新增学位15万余个,极大保障了适龄儿童和学生就学。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程永涛介绍,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北京将加大投资力度,实施60余个项目,涵盖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培养和交往交流互动等各个方面,继续帮助新疆和田地区及兵团第十四师提升教育质量,让受援地的孩子尽早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补短板

  最优质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巍巍昆仑山下,玉龙喀什河自南向北一路奔涌,横穿和田。在去年脱贫摘帽之前,这里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区之一,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2015年,北京市第八批第二期援疆教师孙文凤初次来到和田,在她的印象中,村镇小学的课桌还是简陋的木桌椅,颜色也不一致;幼儿园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孩子,一个老师从早盯到晚,非常辛苦;有的校园围墙破旧不堪,办公室屋顶有裂痕、脱皮。“任重而道远,那一刻我们的感受特别真切。”孙文凤说。

  “坚持把最优质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地方,一直是北京市教育援助的基本定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大的效益,让受援地区尽早享受优质教育。“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安排教育援疆资金20.9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93所,建设规模达260余万平方米,新建墨玉县北京高级中学、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等一批示范学校,极大增强了受援地各类教育硬件设施规模,现阶段教育硬件设施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灰白底色的建筑,利用首层架空和屋顶平台的方式实现空间的相互融通,打造出极富层次感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教学楼;它身后的海淀幼儿园,则以丰富的色彩,形成极具趣味的建筑造型……“我的孩子就在这里上学,校园的建筑美、环境美,教学设备也先进。”和田居民艾依努尔·依得力斯为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在这么好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也更有信心去培养祖国的花朵。”北京市第十批第一期援疆教师、现任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校长韩杰说。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项目多,必须严把建设质量关。”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工程建设部部长周围介绍。在注重大规模新建、扩建校舍的同时,学校的配套设施也不能忽视。5年来,北京市先后为受援地64所学校补充和完善了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设备仪器5000余台套,并对50余所乡镇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供暖和洗浴设施建设改造。

  手把手

  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16年,在北京市财会学校教语文的王建成首次以援疆教师的身份来到和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不仅令他对这里有了许多牵挂,也让前来探亲的妻子——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英语教师田乐芳深受触动。

  2018年,北京市加大援疆教师的选派力度,教师的援期也从一年变为两年。这一年,田乐芳接过丈夫的接力棒,来到和田,开展教学和“师带徒”工作。

  2020年,田乐芳完成任务返京后,王建成又选择了回到这里。“我们夫妻接力,就是希望能够将北京的教学经验带到这片4000多公里外的戈壁绿洲中。”王建成说。

  同样割舍不下新疆教育事业的,还有来自北京海淀区的教师刘全华。去年离校返京前最后一次在校园里参加升旗仪式,他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作为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首任校长,他为学校发展倾注了太多心血。2018年9月,学校首次招生,虽然硬件条件一流,却面临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经验不足的困境。

  “教育质量是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刘全华的带动下,援疆教师们倾囊相授,本地教师快速成长。“能够为和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激发他们内部造血的活力,从而自行造血,激活课堂,让学生受益,这才是关键。”刘全华说。

  2016年以来,北京市共选派4批647名优秀干部教师奔赴新疆。他们通过“师带徒”、手把手、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累计建立“师带徒”结对关系800余对,举行示范推广课1500余次,培训教师1万余名。此外,北京还组织实施名校长能力提升工程、首都远程教育互助工程等重点项目,每年选派受援地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北京重点学校,通过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实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受援地建设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解难题

  探索解决师资不足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和田地区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力量不足成为阻碍当地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既要立足长远扎扎实实提升师资水平,又要有非常之举解决燃眉之急。为此,北京市创新开展大学生支教项目,从2018年起,连续3年投入援疆资金2亿余元,招聘2万余名在校大学生前往支教。

  95后魏恒博现在是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一名教师。因为大学生支教项目,这个甘肃娃与和田结下了不解之缘。2019年8月,他来到和田市阿克恰勒乡第二小学实习支教,主要教语文。4个月的实习支教生活结束后,他作了一个重要决定:留下来。

  扎根和田,并不是魏恒博一时冲动的决定。“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魏恒博说,“他们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教孩子们掌握更多知识。”去年7月,魏恒博通过考试,如愿入职了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成为一名教师。而像他这样实习后留在和田就业扎根的不在少数。据初步统计,目前考入当地教育系统担任教师的支教大学生就有近600人。

  “2016年前,有的教师岗位连续两年招不到人,大学生支教项目施行之后,这一问题得到非常大的改善。”曾任和田市教育局支教办主任的徐久浩说,支教大学生为和田地区带来了新活力,也为进一步解决当地师资力量不足探索了有效路径,助推了受援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