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0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播撒革命种子 谱写壮丽篇章(红色之旅·百年记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3日   第 05 版)

  图①:河北乐亭李大钊故居正门。
  资料图片
  图②:河北乐亭李大钊故居展品——樟木箱。
  资料图片
  图③:河北乐亭李大钊纪念馆俯瞰图。
  资料图片

  湖南衡阳夏明翰故居一角。
  本报记者 申智林摄

  李大钊、瞿秋白、林祥谦、赵世炎、张太雷、夏明翰……一个个闪着光辉的名字,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

  ——瞻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

  本报记者  施  芳  邵玉姿

  河北乐亭·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一把藤椅,百年岁月。

  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中,有一件文物尤其珍贵:那是一把历经百年沧桑的藤椅,藤椅表面已呈黄褐色,扶手、椅座处有些许藤条已经断裂。这是1918年1月,李大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亲自买来的。就是在这把藤椅上,李大钊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挥笔疾书写出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重要文章,用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思想、无畏的精神,向人类高喊出:“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也是这把藤椅,伴随着李大钊走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历程:无数青年围坐在这把藤椅旁聆听他讲述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大黑坨村。李大钊自幼父母早逝,主要靠祖父李如珍教养长大。幼年时期,祖父李如珍总爱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为他讲述当时国家、社会之大事,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救国爱民的火种。正如此后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所写:“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

  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有一次李大钊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在一所日本王室主办的“游就馆”里,看到了许多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掠夺去的物品。“睹物伤怀,徘徊不忍离去”,回学校的路上,李大钊默默买下了其中一对紫红色的木质茶盘和茶叶筒,以“饮异乡茶,思故乡源”。漫漫异国求学路,这对茶盘、茶叶筒一直陪伴左右,成为他为国分忧、立志报国的最好见证。如今这对茶盘、茶叶筒被收藏在距离故居约15公里的李大钊纪念馆第一展厅中。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和演讲,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从1920年初开始,李大钊等革命家就商议在中国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在李大钊纪念馆第二展厅的一组锻铜雕像前,讲解员吴溪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雕像名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雕像二人,一人穿西装,一人着长衫,他们目光坚定,凝望着远方。雕塑旁,一块青铜色展牌上的字熠熠发光:“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

  这是李大钊于1921年3月发表的《团体训练和革新的事业》一文的经典段落,以此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是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对李大钊极为看重,邀请他出席。为了保存会议的重要文件,李大钊在开会期间购买了一对边角有铸铜、两侧有拉手的樟木书箱。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樟木书箱,加之樟木能够防蛀虫,他经常把自己收藏的重要书籍文献放在里面。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反动军阀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樟木箱中的所有书籍也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对空箱子如今展陈在纪念馆内。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纪念馆内,李大钊的雕像威严肃穆,不时有游人献花瞻仰。据介绍,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年均接待全国各地观众及海外游客130余万人次。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在李大钊故居前院的百年丁香树下,13岁的小讲解员李梓珺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人背诵这段自己最熟悉的篇章,声音稚嫩却铿锵有力……

  北京西城·李大钊故居

  在李大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有10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其中,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近4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故居为一小三合院,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西厢房三间打通,作为李大钊的书房及会议室使用,在陶然亭慈悲庵作为党组织的固定活动场所前,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大部分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北房的堂屋是李大钊一家的餐厅和接待室,在这间屋子里,李大钊曾手书一副对联挂于北墙。他十分敬仰明代忠臣杨继盛的气节,也很欣赏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一诗句,便在此句基础上,取陆游《文章》一诗中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妙”字,改写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在文华胡同居住期间,李大钊发表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在这个小院里,李大钊与邓中夏、高君宇等秘密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立共产党组织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他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发动工人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办通俗革命刊物《劳动音》,开办劳动补习班,成立长辛店工会。他与共产国际代表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积极进行筹备……可以说,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2007年5月8日,在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李大钊故居正式对社会开放。2009年,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故居正在进行展陈改造,将以全新的面貌、创新的方式讲好李大钊的故事,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北京香山·李大钊烈士陵园

  北京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一处传统庭院式建筑坐西朝东,李大钊烈士陵园就坐落于此。

  走进陵园,迎面是两米高的李大钊汉白玉石雕立像。苍松翠柏间,只见先生身着长衫,双手背后,深邃的目光凝视远方。其后静卧着李大钊夫妇墓,墓后是一座宽4米、高2米的青花岗石纪念碑,碑的正面镶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

  清晨的陵园肃穆宁静,一束束鲜花寄托着人们的崇敬之情。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出军警、便衣侦探200多人,袭击了苏联大使馆西院及附近的庚子赔款委员会等处,逮捕了李大钊等国共两党和进步人士80余人。

  此时,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血雨腥风已然来临。在李大钊入狱后的第六天,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其后,蒋介石密电张作霖,“将所捕党人速行处决,以免后患”。

  4月28日,张作霖控制的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刑,当日执行。刑场上,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38周岁。6年之后,即1933年4月,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京大学师生和李大钊生前好友,为李大钊发起公葬,将灵柩安葬于万安公墓。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中共中央于1982年决定在万安公墓内修建李大钊烈士陵园。1983年10月29日,即李大钊烈士诞辰94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隆重举行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

  1984年5月24日,李大钊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28日,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为衔春色上云梢

  ——探访瞿秋白故居、纪念馆、烈士纪念碑

  姚雪青  颜  珂  吴启蒸

  江苏常州·瞿秋白故居、纪念馆

  江苏常州瞿秋白故居有多处,如出生地青果巷八桂堂、祖母娘家庄氏星聚堂、家道中落后居住的瞿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延陵西路188号的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

  瞿秋白纪念馆副馆长唐茹玉介绍,故居原为瞿氏宗祠,1912年到1916年间,瞿秋白一家迫于穷困,寄居于此。其中安放的数十件家具和用品,都是依照当时的形制进行征购或仿制,并照瞿秋白一家生活原貌陈列的。瞿秋白故居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故居祠堂,最前方屹立着瞿秋白石膏像,展现着身姿矫健、神采奕奕的革命家风采。身后壁板有诗云:“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这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他短暂一生的追求与写照。100年前,他怀着“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初心,奔走东西、上下求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瞿氏祠堂曾留下少年秋白的身影。如何让这些历史可听、可看、可触摸,使感人故事深入人心?2020年6月13日,瞿秋白故居《又见少年阿霜》沉浸式演出首次亮相,以实景演出方式还原百年前瞿秋白一家的生活情景,讲述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经历的故事,展现其生活的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

  “曾经不止一次来过这里,今天第一次看到沉浸式演出,很新鲜也很感动,这座静穆的故居也更亲近了。”观看完演出的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

  在故居东侧,是1999年新建的瞿秋白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参观人数30余万人次。这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常设陈列《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生平事迹展》,以瞿秋白革命功绩为主线,以其卓越才华、坦荡品格、真挚情感为副线,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他光辉的一生。

  展厅中陈列着一张珍贵的照片——《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合影》,这是“常州三杰”中的瞿秋白和张太雷唯一的合影。1921年5月,瞿秋白和张太雷在莫斯科重逢,张太雷介绍他加入共产党。同乡、同学,又成为革命同志,两人留下了珍贵一刻的合影。瞿秋白曾说:“我的思路已经在青年时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一百年前,无数如他这般风华正茂、心怀天下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

  “从1959年筹建瞿秋白故居到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从1999年新建纪念馆再到2020年纪念馆周边环境整体提升,瞿秋白纪念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建馆目标:努力把瞿秋白纪念馆建成瞿秋白的展览中心、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唐茹玉说。

  福建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的中山公园凉亭饮罢酒,从容走向刑场,沿途高唱着《国际歌》和《红军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他盘膝坐在草地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随即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央教育委员、《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兼主编。他还创办了国立苏维埃大学、苏区工农剧社与高尔基戏剧学院,并大力开展文化教育普及和扫盲运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由于身患肺病留在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苏区在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下,形势非常危险,中央分局决定将瞿秋白、何叔衡等转移。在转移途中,一行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瞿秋白在长汀不幸被捕。

  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但都被他凛然拒绝。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52年10月,长汀人民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地,兴建了“瞿秋白烈士纪念塔”。1965年修缮后改称“瞿秋白革命烈士纪念碑”,1983年重修,1985年重建。2006年在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旁,新建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该馆与瞿秋白烈士就义地联成一体,全面翔实地介绍了瞿秋白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的旋律至今依旧在天地间回旋。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慷慨浩气励后人

  ——走进湖南衡阳夏明翰故居

  本报记者  申智林

  湖南省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夏明翰成长的祖屋一角,立有一座雕塑,复原了1928年他被关押在武汉狱中的场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在艰难残酷的境地里,夏明翰慨然面对酷刑和死亡,临刑前写下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

  英烈无畏,浩气长存。夏明翰短暂的生命,何以焕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是信仰的力量!”夏明翰故居讲解员刘娜告诉到此参观的党员群众。

  1920年夏天,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已是进步青年的夏明翰,逃脱祖父的囚禁,与封建家庭决裂,奔赴长沙。在何叔衡的引荐下,夏明翰结识了毛泽东。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共同发起成立的俄罗斯研究会中,夏明翰认真学习布尔什维主义,于1921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12月,夏明翰任中共湖南省委农民部长。他经常化装成农民,深入长沙等地做农村调查,了解农民生活,培养农运干部,领导农民运动,并在浏阳建立了党的组织。

  1927年,夏明翰前往武汉出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不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夏明翰悲愤地写道:“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5月,“马日事变”爆发,湖南境内党的组织被严重破坏。不久,夏明翰临危受命,出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想方设法联系失散的同志,恢复巩固党的组织。

  1928年1月,党组织决定再调夏明翰到湖北省委工作。3月,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东方旅馆不幸被捕。在严刑审讯下,夏明翰坚贞不屈。行刑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要说的。夏明翰大喝道:“有,拿纸笔来!”接着就写下了那首传诵至今的就义诗。

  受其信仰感召,夏明翰两个弟弟夏明震、夏明霹和妹妹夏明衡,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几乎就在夏明翰牺牲的同期,三兄妹也为共产主义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夏家在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的旧宅,作为夏明翰故居,被修葺保护下来,建有纪念馆。近年来,到故居参观的党员群众越来越多,2019年登记人数超过30万人次。

  版式设计:张芳曼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