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2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首席技师裴永斌——

练就“金手指” 铸就大工匠(老兵新传)

本报记者 郝迎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8日   第 05 版)

  裴永斌在加工弹性油箱。
  赵 刚摄

  除了掌心厚厚的老茧和指甲下黢黑的泥垢,这双手并不能瞧出有何特异之处。但就是这双手,轻触钢铁,便能感知百分之一毫米的误差,被称为“金手指”。这双手属于裴永斌——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的首席技师。

  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以来,裴永斌一直在生产一线与机床相伴,平均每年提出技术革新10多项,参与生产加工水电站发电机组核心设备——弹性油箱4000多件,创造了无一废品的纪录,并先后获得全国劳模、中国首届质量工匠等荣誉称号。

  1982年,18岁的裴永斌走进了军营。服役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军事训练,是当时全师第二个入党的新兵,也曾是全团年龄最小的装甲运输指挥车车长。脱下军装后,裴永斌来到哈尔滨电机厂穿上“工人蓝”,当了一名普通车工。

  “白天跟着师傅学,拿个小本随时记,晚上回去再梳理总结。”没几年,裴永斌就凭着过硬技术在厂里崭露头角。

  1995年,裴永斌开始接触到弹性油箱的生产加工。作为水电站发电机组核心设备,弹性油箱承载着机组数千吨重量,其品质关系到整座水电站的安危。

  才上手,裴永斌就倒吸一口凉气,“作业误差只允许有百分之一毫米,在加工油箱内部时,车刀刀架遮挡入口,注入的冷却液也会产生烟雾,根本看不到走刀情况,实在太难了。”

  为提高效率,裴永斌决定用手测量,他找来一件以前的废件,下班后就一个人在车间练习。年复一年,他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

  “裴永斌用手摸就能‘盲测’油箱壁厚和表面粗糙度的绝活,测量精度不亚于专用仪器,他也因此成为行业公认的‘金手指’。”哈尔滨电机厂水电分厂党委书记、厂长许晖说。

  成绩背后,是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节假日不休的艰苦付出。

  近年来,弹性油箱的订单量大幅增长,厂里开始引进数控机床。数控机床要投产,离不开关键一步:编程。这项重任,又落到了裴永斌的肩上。

  裴永斌此时已年近50岁,他没有任何抱怨,又带领团队一头扎在生产车间。“日夜奋战30多天,数控机床生产的第一台弹性油箱顺利下线,生产效率提高了100%。”裴永斌说。

  “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裴永斌说,虽然退役30多年,但是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不能丢。2014年,非洲某水电站的水轮机发生故障,当时正是埃博拉疫情暴发期,裴永斌义无反顾踏上了前往非洲的航班。

  “当地最高温接近40摄氏度,为了抢时间,中午不停机,夜班连轴转,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抢修任务,比计划提前3天。”裴永斌说,当地项目方给他竖起大拇指。

  再有几年,裴永斌就要退休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这么多年一共带出了20多个徒弟,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骨干。”裴永斌说,“近5年我开展技能培训40多次,受训人员千余人次,这是让我最感欣慰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