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断增强金融扶贫精准性、有效性——

“贷”动农户拔穷根

本报记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3日   第 13 版)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高酿镇上花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称“邮储银行”)员工、驻村第一书记罗明元扎根基层,带领2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033名贫困人口闯出致富路,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迁岗村,邮储银行员工杨正海推动修好致富路。火腿、茶叶、蜂蜜等农特产品通过新路,走向全国各地,照亮了群众的小康路。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邮储银行员工、驻村第一书记扎西闹吾走村串户,让年扎村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有奔头。

  “近年来,邮储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模式,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邮储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说。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邮储银行在832个贫困县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万亿元。近3年,邮储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年均增速超过30%;截至2020年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

  “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位于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蔡川村,贫困人口占比曾一度达到79%,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

  而如今的蔡川村,村民住上了红砖瓦房,用上了手机、电视。“蔡川村能脱贫,是邮储银行给我们提供了贷款,让我们开启致富路。”蔡川村村支书马金国说。

  原来,邮储银行以小额贷款产品为抓手,通过“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金融扶贫模式,解决当地贫困户“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缺抵押”的问题。从2008年14户、17万元贷款开始,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累计向蔡川村发放贷款3000多笔、1.37亿元,帮助蔡川村253户、1238人实现脱贫。

  邮储银行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探索出了驻村第一书记合作模式、平台合作模式、产业引领模式、能人带动模式、信用村镇模式等五大扶贫模式。

  “师傅,拔火罐。”“好嘞。”客人来了,满脸笑容的盲人按摩师老张,贴着墙走进按摩房。点、转、扣,老张麻利地将火罐快速扣在客人的背上。

  “我和妻子都看不见,只会盲人按摩的手艺。多亏了国家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我从邮储银行免息贷了5万元,这才有了这家十几平方米的按摩店,一家人的日子有了指望。”老张说。

  邮储银行长期扎根农村、贴近农户。数据显示,自小额贷款业务开办以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5万亿元,惠及近4000万人次,切实服务普惠金融小额资金需求。

  近年来,邮储银行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超160亿元。

  “去年,我们的猕猴桃产量超过50吨,又是一个丰收季!”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徐冲村刘泽菊家庭农场负责人激动地说,“多亏了邮储银行,帮我解决了资金难题。现在丰收了,又通过电商帮我销售,把一筐筐猕猴桃运出大山。”

  一直以来,邮储银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分类施策推进金融扶贫工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积极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针对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小微企业等主体,持续提供小额、小企业贷款支持,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邮储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作出新贡献。”张金良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