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863”计划——

“创新中国”加速度(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本报记者 张保淑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9日   第 04 版)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这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凝结着一代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展现了我国坚定不移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1986年初,光学家王大珩、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等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联名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主张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要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1986年3月3日,有关方面将《建议》呈报给邓小平同志。3月5日,邓小平同志作出批示,指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3月8日,国务院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对建议进行了充分讨论。之后,有关方面组织200多位专家,历经半年三轮极为严格的论证,于9月编制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选择了多个领域并从中确定一系列主题方向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纲要》。由于《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同志的批示发生在1986年3月,所以该计划又被称为“863”计划。

  通过30年的持续实施,“863”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加速了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成为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座丰碑。“863”计划有效带动我国高技术研究领域实现由点到面、由跟踪到创新发展的转变,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推动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取得如超级计算机、基因组学、宽带信息网、智能工程机械、移动通信、载人深潜器、优质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6年,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统一部署,“863”计划纳入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相关报道见第五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