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的孩子》(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作家鲍尔吉·原野又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回到故乡,但是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他回到了故乡的最深处——童年。童年是作家心中一块珍藏的宝地,那里有代表着善良、纯真、美好的童心。作家期望小读者们从铁木耳、金桃、海兰花、巴根和江格尔这五位少年身上读到童心的可贵、人生成长的悲喜,当然还有大自然的奇妙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鲍尔吉·原野在下笔之前也曾苦苦思索如何让这五位少年跃然纸上。最终,他唤起了自己内心的那位少年。在小说后记中,他深情回忆自己与父亲、母亲相伴的生活。于是,从开篇第一章《神鸟落在珊瑚树上》,我们就仿佛看到一位俯下身子、蹲在孩子身边,手自然搭在孩子们肩头、微笑着听他们诉说的“原野爷爷”;同时,在五位少年的身上也总能看到作者的童年身影。
对于小读者来说,小说所描画的蒙古草原的假期生活是一场充满新鲜感的探险之旅,可以跟随五位少年的脚步穿越红嘎路沙漠,奔跑在白银花草原上,攀爬于哈布奇拉峡谷间,纵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但少年的成长不能没有精神力量的指引,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总是能够建构起正向的精神引导。这种建构不是一件披在故事上的外衣,而是自然融化到故事的情节中、细节中,人物的情感中、言行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乌兰牧骑的孩子》这本小说写出了孩子们眼中、心中真正的英雄。孩子们在这个假期中的奇遇与收获、经历与成长,正是受到这些“平凡的英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正是小说另一条重要的叙事线:五位少年的父母都是乌兰牧骑队员,五位少年的假期正是因为跟随父母下乡服务而具有了非凡意义。这次下乡,使孩子们有机会用清澈的眼睛观察人与自然的相处,用纯真的童心感受人与世界的深情厚谊。以前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父母能歌善舞,但真正下乡以后他们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么了不起。乌兰牧骑队员深入草原牧区,不仅为牧民们带去欢歌笑语,还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他们运草、拉草、捡粪;给牧民们理发、画像、按摩;给羊泡药浴、杀虫,宣传科学知识;为牧民们展示图文并茂的期刊,介绍外面的世界;给他们播放半导体收音机,让他们听到北京的声音……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认真劳作,帮忙捡粪、拉草;为了给花兰奶奶凑钱买药主动捡羊毛……在平凡的劳作日子里,在乌兰牧骑队员们每一颗辛勤的汗珠里,孩子们看到了父母们的伟岸身影——那就是英雄闪光的样子。作家从个人角度生动记录下牧民们平凡悠长的过往岁月,表达出孩子们对每一位乌兰牧骑队员的敬仰之情。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能为孩子们提供语言的滋养。长于散文创作的鲍尔吉·原野在语言使用的丰富性、灵活度、充盈感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这篇献给孩子们的小说中,这种优长被不遗余力地发挥出来。仅仅以对天空的描画为例,少年江格尔眼中的云“像巨大的白象,把长鼻子卷进肚子里,连续不停地向前翻滚”,而巴根眼中的云却是“一群鸟笔直地飞进路旁的苹果树里”,孩子们眼中沙漠的天空“像分成十层的溜冰场,每一层都有白云滑行,它们和上一层的白云互不冲突,各走各的路”……
在小说结尾,五位少年不得不跟随父母离开白银花村,他们一步三回头,眼泪沾满面颊。这仅是他们人生中需要经历的无数次离别的一次,但整个夏天的记忆或将伴随孩子们一生。那“用目光做的绳子”牵引着读者,这里有情、有爱,更重要的是有纯真的童心。这是一本能让小朋友爱上自己家园、爱上自己生活的书,也是一本让大朋友思考如何“爱”的书;它是一本以日常化的叙事视角书写乌兰牧骑队员英雄历史的书,更是一本为孩子们找到英雄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