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1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凝聚义务植树的全民力量

——专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

本报记者 顾仲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3日   第 15 版)

  今年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义务植树如何深入开展?“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怎样实现?就这些问题,在3月12日植树节到来之际,记者专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义务植树40年的发展历程。如何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刘东生: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同年成立中央绿化委员会(1988年改称全国绿化委员会),加强对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从此,全民义务植树以其特有的法定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起来。

  4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对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起到了关键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连续8年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对进一步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民共同参与,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之路,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森林蓄积量由90.28亿立方米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41.1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0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总体上实现了由黄到绿、由绿到美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全国绿化委员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把握新时代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新使命新要求,出台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扩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八大类50多种。在15个省份开展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建立了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云端植树”让随时、随处、随愿尽责逐步变为现实,全民义务植树进入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义务植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为人民植树、为群众造福,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大地植绿、心中播绿,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和尽责形式,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不断凝聚起国土绿化的全民力量。

  记者:请问当前国土绿化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如何更好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刘东生: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仍然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国土绿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重点要解决好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解决好“在哪种”。科学划定造林绿化用地,合理安排年度国土绿化任务,实现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

  二是解决好“种什么”。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推进林草一体化,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开展绿化。

  三是解决好“怎么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

  四是解决好“怎么管”。坚持分类施策,南部、东部、中部地区着力巩固现有成果,注重发挥存量优势,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西部、北部地区充分利用适宜绿化空间,持续推进困难立地造林种草,加大新造林地管护力度,坚决打好生态脆弱区增绿扩绿攻坚战。

  记者:我国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如何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刘东生:近年来,林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森林、草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175.6亿立方米,已提前实现2015年我国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承诺的“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去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承诺,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这一调整更新,既充分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也对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要求。

  国家林草局将贯彻落实总书记庄严承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根据自然资源部指导,研究编制了《实现2030年森林蓄积量目标实施方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努力增加林草资源总量。二是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加强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着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三是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同时,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减少灾害造成的资源损失。四是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实施年度森林采伐限额,严格天然林、公益林和重点区域林木采伐管理,依法放活人工商品林经营。五是完善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增加保护发展林草资源投入。六是开展国家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和森林碳汇计量监测,全面客观反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量现状及变化情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