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代表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
汽车蜿蜒盘旋,渐入青山深处。今年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马不停蹄,在重庆市江津区翻山越岭,调研土壤质量变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保护青山、保护土壤。我国西南地区山多地少,耕地坡度大、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制约农业发展。同时,一些坡地未被良好利用,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其实梯田比坡地更能保护水土,适度发展农业和保护土壤可以兼顾。”谢德体建议把坡耕地整修成水平梯田,进行宜机化改造,既能开发更多耕地,又能更好保护土壤。
留住土壤,还要净化土壤。谢德体认为,防治土壤污染要尊重客观规律,强调分类施治。对污染较重的土壤,不再种植粮食、蔬菜,改种花卉苗木等观赏性作物。
如今,谢德体足迹遍布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大的责任。在重庆,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山,我基本都跑过了。”谢德体说。今年全国两会,谢德体带来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本报记者刘新吾、常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委员
为保护长江鼓与呼
前不久,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长江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一级。消息一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难掩喜悦之情。
长江江豚的种群情况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前些年,长江水生物群落出现衰退。徐旭东密切关注,深入调研,连续几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将长江江豚保护级别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一级”等建议。“保护长江江豚,也就是在保护长江。健康的长江生态不仅要有奔流不息的一江清水,还要有繁衍不息的生物群落。”徐旭东说。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一连串的好消息让徐旭东对长江江豚保护充满信心。今年全国两会,徐旭东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内陆水体生态修复和评估的指导性意见,督促指导各地把栖息地修复、生物多样性等生物指标纳入治理评价体系,把长江大保护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张天培)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原站长赵庆丰委员
情系黄河勤走勤思
“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对黄河有很深的感情。”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原站长赵庆丰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须精心呵护好。
走在黄河边,赵庆丰遇到干活的农民,就经常上前攀谈。她发现,一段时间以来,黄河两岸耕种面积大,并且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生态修复功能退化。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赵庆丰提出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的建议。她说:“发现真问题、寻找好对策、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提案,只有勤走勤思,别无他途。”
近年来,宁夏开展了黄河流域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工作。赵庆丰密切关注,深入调研。她在青铜峡库区湿地看到,库区的三趟墩村退耕还湿1.05万亩后,村民用每亩300元的补偿款发展绿色农业,栽种了7000亩有机苹果林。村集体还用一部分补贴款建立果品收购冷链,解决了苹果贮存和物流问题。
“黄河治理体现的是系统思维。生态保护作为系统工程,必须山水林田湖草共同发力,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年全国两会上,赵庆丰建议继续加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高黄河生态治理成效。
(本报记者禹丽敏、秦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