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贵州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8日   第 17 版)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十三五”时期,贵州生态建设大踏步前进。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贵州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美丽贵州建设。

  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推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成果和经验做法,加快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公益诉讼和执法司法制度,更多运用经济杠杆和法治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和区域协作。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健全山水林田湖草休养生息制度,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快构建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巩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快推动建立珠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

  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推进跨区域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联动。完善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响应机制。建立全省水环境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评估、预防和执法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管理等基础数据库。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完善公众对污染环境行为监督举报和反馈处置机制。

  全力推进“生态大保护”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快建设四大山脉生态廊道和重点河流生态保护带,实施乌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天然林、公益林、防护林、储备林等分类保护建设,强化森林抚育,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和退化防护林修复。推进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开展退田还湖还湿。加强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开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和围栏建设等。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巩固全域取缔网箱养鱼成果。

  加大石漠化综合防治力度。强化石漠化分类治理,探索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的防治新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实施以自然恢复为主、科学合理人工措施为辅的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天地空、点线面”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地智慧管理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水、大气、土壤、固废等环境治理工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污染防治体系,巩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推进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涉水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水污染深度治理。以湿地、水源涵养区、水域及其缓冲带、自然岸线等为重点,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快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存量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工业固废治理,深入开展工业尾矿库、工业渣场综合整治。

  持续做强“生态大品牌”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和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推动绿色农业、环保产业、绿色建材、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等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市场主体,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数据中心绿色化节能改造。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设节水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深入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清洁化、高值化水平。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推进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和规范回收处理。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积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贵州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加快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建设。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数据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