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擦亮城市记忆(环球走笔)

黄培昭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3日   第 11 版)

  “在埃及,每一条街道都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力通过这里的居民、历史遗迹和街道见证的事件一同延续。”埃及“城市记忆”网站上的这句话颇为引人注目。

  名为“城市记忆”的开罗古城保护计划始于2020年7月,由埃及文化部联合国家城市协调管理局发起。该计划通过发行系列书籍,介绍开罗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和居民故事,并以街道为线索,在重要建筑物上挂起黄色和蓝色的牌匾,“打捞”被岁月尘封的老街轶事,助力旅游业发展,同时增强各方对埃及历史文化的认识。

  开罗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早在1979年,开罗伊斯兰老城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站在开罗市东郊的萨拉丁城堡最高处俯瞰开罗,整座城市仿佛一部徐徐展开的厚重画册。脚下是大片大片的古城街区,每条街道、每个小巷都是沧桑岁月的展示。气势恢宏的艾资哈尔清真寺,中世纪风格的汗哈利利市场,浓缩着埃及近代史的阿比丁宫……古迹和街区闻名遐迩。“城市记忆”计划实施后,在埃及的主要历史街道上,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标示牌,上面用阿拉伯语和英语醒目写着“街道故事”,述说该街道的来历和在此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文字清晰明了,路人只需驻足片刻,便可速览街道历史沿革。

  名人荟萃、大家云集,是开罗历史文化的又一大特色。享誉阿拉伯世界的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民族歌曲红遍整个中东地区、有着“东方之星”美名的女歌唱家欧姆·库尔苏姆,文笔典雅、影响几代埃及人的文学大师陶菲克·哈基姆……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在埃及家喻户晓,但在忙碌、喧嚣的城市中,人们很难了解他们留下的足迹。如今,在开罗街边一些沧桑古朴的建筑墙体上,经常可以看到黄色的牌匾,介绍曾在此居住生活并对埃及文化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有了对文化名人的“编码存档”,人们只需扫描牌匾上的二维码,便可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开罗居民认为,“城市记忆”计划折射出他们对埃及历史文化深深的自豪感。应当看到,保护好古街,守护好名胜,擦亮城市记忆,不仅能够延展城市文化产业的链条,也是在延续民族文化之脉。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