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认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在过去数年间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这段时间,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让因获得对口扶贫协作而发生嬗变的闽宁镇被更多中国民众所熟知。两年多前,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历史学教授马马杜·法勒前往闽宁镇考察,眼前是兴盛的蘑菇菌草产业、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庄、整洁明亮的校园……他表示,难以想象这里2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滩。法勒感叹:“中国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在过去数年间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干沙滩’到‘金沙滩’,闽宁镇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派汕说,贫困是世界性的治理难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十分了不起。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几亿人实现脱贫。”自1975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以来,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已到过中国百余次,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波兰前驻上海总领事、中国问题专家塞尔韦斯特·沙法什说,上世纪70年代他首次访华时,整个国家还不富裕。如今,中国已历史性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与人类社会顽疾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020年,布隆迪《新生报》记者文森特·姆博尼汉库耶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采访。当地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带动发展香蕉、草果、红心猕猴桃等水果的种植,搭建平台销售农村土鸡、野菜等绿色农产品,于去年5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文森特对此深有体会。“金平县的扶贫干部不仅挨家挨户统计贫困户信息,还实时实地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每名学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每家每户都居者有其屋。这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在法勒看来,中国扶贫工作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不仅有精确的政策指导,还有干部群众的努力执行;既关注经济增长,也关注解决“三农”问题;在释放贫困地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下大力气完善卫生、教育、居住和环境保障。“这些都是中国能创造减贫奇迹的基础。”
自2012年起,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奈斯,就居住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从开通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到建立农村垃圾分类管理系统、打造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当地政府开展扶贫工作展示出的果断行动力和高效执行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政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并对扶贫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对于消除贫困非常有效。”
“中国扶贫取得成功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一制度完全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并且满足了中国民众的需求和期望。”沙法什表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科技,也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中国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有力推进了国际减贫进程”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对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表示祝贺。他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人口众多。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但中国成功地保持了向前发展的势头。”
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表示,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特色减贫实践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经验。“中国能够消除贫困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关键是设立目标、长远规划,并通过系统持续的方式一以贯之地加以落实,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机遇。”
文森特认为,中国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将让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受益。减贫合作为非中高水平合作奠定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到访过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他表示:“中国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有力推进了国际减贫进程,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本报北京、约翰内斯堡、曼谷、华沙、布鲁塞尔、首尔2月26日电 记者俞懿春、万宇、孙广勇、于洋、方莹馨、马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