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中国女篮前国手宋晓波曾与队友一道在国际赛场上连创佳绩。退役后,她当过教练,后又创办了俱乐部,25年来一直专注于青少年篮球培训工作。如今,担任中国篮协青少年委员会主任的宋晓波,仍然在为中国篮球筑基的路上忙碌着。
1958年出生的宋晓波曾是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1983年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队获第三名,她入选最佳阵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宋晓波带伤上阵,帮助中国女篮历史性地夺得奥运会铜牌。但受伤势影响,奥运会后宋晓波选择了退役。
在短暂担任国家队女篮助理教练之后,宋晓波曾赴国外担任教练,回国后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篮球俱乐部,组织各种青少年篮球培训和比赛。2018年,宋晓波担任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她表示,青少年委员会要在扩大青少年篮球人口、规范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海外执教经历,让她决定从事青少年篮球培训
退役时,宋晓波年仅26岁,正巧澳大利亚的一家篮球俱乐部向她发出了执教邀请。到了澳大利亚,篮球运动在当地火热开展的景象打动了宋晓波。一大批社区俱乐部的存在,让孩子们打球很方便,只要喜爱篮球,就能接受正规的训练。海外执教时的深切感受,成为宋晓波回国后决定从事青少年篮球培训工作的主要原因。
1996年,宋晓波篮球俱乐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个人创办的市场化篮球培训机构,与体育系统体工队的培养方式有很大区别。
依靠社会力量办体育,宋晓波表示当时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当时想着只要有100人报名就不亏本,但没想到报名学员达到了700人,我又赶紧租了6块场地。”回想当时的情景,宋晓波记忆犹新。
成立篮球俱乐部,给热爱篮球的孩子搭建平台
俱乐部“起跑”顺利,很快就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每期来报名的孩子源源不断。然而在当时,人们对孩子从事体育运动训练还是抱有固定思维,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总是要问宋晓波这个问题:“你看看孩子是不是打篮球的料?”
对此,宋晓波总要向家长解释她开展青少年篮球培训的初衷:“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热爱篮球的孩子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接触篮球。为此我们制定了统一的训练大纲,配置了专业的教练,每周都有训练和比赛。”宋晓波认为,让孩子们接触篮球运动,这一点非常重要。
多年的执教经历,让宋晓波对篮球的“塔尖”和“塔基”的关系看得更加清楚。她认为,中国篮球近年来遇到的成绩起伏不定、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根源在于基层篮球发展欠佳。宋晓波说:“过去很多球员都有自己一招制胜的‘绝活’,这在现在的球员身上不太明显,说明我们在选材面上受到了局限。”
20多年来,数以万计的学员从宋晓波俱乐部和训练营中走出来。有人从事职业篮球及相关工作,有人以篮球为特长考上理想的学校,还有人把篮球变成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兴趣爱好……这正是宋晓波当初创办俱乐部时希望看到的图景,“打篮球,给了孩子一份特殊的经历。至于未来如何发展,选择权在每个孩子和家庭手里。”宋晓波说。
面对青少年篮球普及和提高,始终保持清醒
随着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市场化篮球培训机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与此同时更多社会力量和资金也开始向体育培训领域倾斜。
在宋晓波看来,青少年篮球普及和提高是个系统工程,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青少年篮球是件好事,但也要有所辨别。曾有人看到篮球俱乐部办火了,过来说要和我合作,可是到最后发现对方是以赚钱为目的,对篮球本身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样的合作我都拒绝了。”宋晓波说。
作为中国篮协青少年委员会主任,鼓励女孩打篮球和提高基层教练执教水平,是如今摆在宋晓波案头的两项主要工作。
据介绍,目前参与篮球运动的青少年男女比例是“10∶1”,尤其是女生能参加的比赛相对很少,缺乏展现的机会。在宋晓波的发起下,为带动国内女篮运动发展的“粉色风暴”赛事应运而生。“我们的口号就是‘上场吧,女孩!’,展现女生打篮球的魅力。我们还采取‘3+1’的形式,就是3个女生带1个男生同场竞技,以提高赛事的关注度。”宋晓波说。
在基层篮球方面,宋晓波认为,教练水平是青少年篮球培训的重中之重。在自己的俱乐部中,宋晓波坚持亲自挑选教练。她说:“中国篮协正在进行分级教练培训,未来会有更多教练持证上岗。我们应该把基层培训时间作为教练升级的一项条件,让更多高水平教练在基层执教,这样才能提高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