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产经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企业练就更多独门绝技(观象台)

韩 鑫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24日   第 18 版)

  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关键要提升一家家企业的创新实力,引导更多企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前不久,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两家获奖企业的创新案例让笔者印象深刻。

  一家是中国建材旗下的中材国际,历经50多年奋斗,研发建设出全球最大的日产1.4万吨水泥生产线,让关键设备实现了从成套进口到整线出口的突破。

  另一家是太钢精带,前后经过700多次失败,攻克170多个设备难题、450多个工艺难题,才从4万多种排列组合中找到一个能生产出“手撕钢”的成功方案。

  自主创新之路上的执着坚守,为两家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中材国际研发建设的先进生产线,使生产成本一下降低了50%以上;太钢打造的“手撕钢”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很快提升至70%。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从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再到实现量产、打开市场,往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意志的磨练,但只要企业锚定目标、持续努力,很有可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收获竞争主动权。

  企业是市场的细胞,也是创新的主体。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关键要提升一家家企业的创新实力,引导更多企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这既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部工业门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5G、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然而,在一些前沿领域、先进技术、高端产品上,中国制造仍然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等问题,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国际市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更加凸显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自主创新,解决好“卡脖子”问题,才能使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释放出更强劲的能量。

  看到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宝贵的机遇。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我国科技创新也日趋活跃。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研发投入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人才基础。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加快,也为不少领先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能够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回看工业大奖榜单不难发现,不管是研发汽车齿轮、超导材料,还是制造航空发射器、数控机床,许多企业之所以能成为行业佼佼者,关键就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矢志不渝的创新收获了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期待更多工业企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练就更多看家本领、独门绝技,为企业发展拓宽空间,也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