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春运母亲”见证时代变迁(金台随笔)

石 羚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23日   第 08 版)

  春节前夕,一幅11年前的“春运母亲”照片,唤起人们的记忆:一人高的行囊压弯了身躯,一手抱着熟睡的婴儿,一手拎着沉甸甸的双肩包,而望向前方的目光依然坚定……在时隔11年后,照片的主人公终于被记者找到。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的火塘旁,镜头中的母亲巴木玉布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勾勒出11年间的生活巨变。

  过去一间土坯房还漏雨,现在三室一厅、家电齐全;过去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给女儿“加餐”,现在顿顿荤素搭配……巴木玉布木的生活之变并非孤例,而是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从上学之路变短,到外出道路打通,“春运母亲”的路越走越顺,不仅呈现出小家庭的生活蝶变,更折射出广大贫困人口的脱贫轨迹。

  路是通道,一条水泥路见证着大凉山区的变化。在过去,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高耸的群山堵住了向外发展的可能。出行不便、医疗不便、上学不便,正是大凉山区闭塞贫瘠的写照。没有连通各地的路,就没有求学求医的路,更没有发家兴业的路,“缺路”成为深度贫困的一大症结。近年来,桃园村修建了水泥公路,“悬崖村”村民走下天梯搬进新房,牛吾村锈迹斑斑的铁索桥被混凝土桥取代……大凉山居民不再被茫茫大山限制,一条条道路开启了一条条改变人生的通道。

  路是旅途,一条返乡路记录着随处可见的幸福。2010年的那次返乡,巴木玉布木转火车、换汽车花了三天两夜。当时,中国刚刚跨入高铁时代,交通运输网还不够完善,春运的归途有时比较艰难。如今,便捷的物流网络减少了大包小包的烦劳,“千里故乡一日还”也已成常态。从不断提速的车轮,到日益丰富的餐桌,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上的点滴变化,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处处可见的民生改善说明:我们国家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发展的红利。

  路是方法,一条致富路成就了贫困群众的梦想。从外出打工才能挣钱,到在家种植也能增收,巴木玉布木越过越好的生活离不开精准扶贫的持续推进。千万个家庭有千万种冷暖,千万个个体面临千万种选择。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包括巴木玉布木在内的近1亿人之所以能够脱贫摘帽,靠的是许许多多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以及不计其数的企业和个人精准对接每一个诉求、解决每一个问题,靠的是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支撑,让贫困群众获得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更多可能。

  时间之所以能创造伟大的奇迹,是因为奋斗让一切皆有可能。当时代给每个人创造机遇时,每个人也在用奋斗托举时代。无数劳动者以胼手胝足的奋斗创造了中国的减贫奇迹,也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定位自我、实现自我。重新凝视那幅打动人心的照片,其中包含着母爱、思乡等丰富主题,但最动人的莫过于肩上扛着生活的重担、怀里仍然抱着前行的希望。如今,巴木玉布木以灿烂的笑容面对过往的辛劳,以红火的日子回应人们的关心。这种乐观,支撑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也激励每一个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