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贵州印江县沙子坡镇韩家村第一书记李海松——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新春走基层·他们的名字叫奉献)

本报记者 程 焕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7日   第 04 版)

  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门前贴上了崭新的春联,村委会外的广场上传来孩子们的玩闹嬉戏声。春节假期,贵州省印江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沙子坡镇韩家村一派喜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卖出好价钱才算成功,是时候建立营销团队了。”“品牌意识也要跟上,一定得注册自己的商标。”村委会办事大厅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聊得正欢,驻村第一书记李海松频频点头,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趁在外闯荡的能人们返乡过年,李海松专门把他们请来,听听大伙儿对村里产业发展的建议。

  平均海拔近千米,山多地少,韩家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5.79%。李海松靠跑运输成了村里第一拨发家致富的人,2013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李海松认准这一条,可不少村民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他就自掏腰包,带着老乡跑遍了全市的先进村。亲眼看到别人的变化,老乡们慢慢转变了观念。

  趁热打铁,李海松组织乡亲们流转土地,把土地集中起来运营管理。缺水源、路不通,他就四处争取项目支持,还开出自家的货车义务运送建材。资金不足,他又把在外乡贤组织起来,共同为韩家村发展献计出力。

  村里建起了农业合作社,依托山地资源发展茶叶、苗木种植以及养殖业,走立体种养产业之路。短短几年,韩家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泥泞路也变成平整通达的硬化路,成为文明村、卫生村。

  2018年,李海松考上邻镇的事业单位。乡亲们舍不得他离开,用一封按有84个红手印的请愿书,请他留下来。

  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县里决定由李海松任韩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为了84个红手印,我唯有全力以赴。”重回韩家村,李海松打开发展新思路,一边带领村民跟周边村子合作,扩大种植养殖业规模;一边装扮村寨,搞涂鸦墙、彩色林,做发展乡村旅游的文章。

  记者在村里村外转了转,300亩黄精长势喜人,茶叶基地即将迎来首次采摘,新建好的养牛场正等着进小牛犊……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人均收入1.28万元。”李海松说,“韩家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