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增强了历史感

长篇小说《经山海》作者 赵德发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6日   第 08 版)

  创作《经山海》时,我没少往村里跑,没少往乡亲们中间去。在亲身感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乡亲们的历史感大大增强。

  何为历史感?就是一个人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在过去的农村,只有少数有文化有身份的人会向后辈人“讲古”,讲自己的经历与村中往事,传递人生经验,启迪后辈智慧。而现在,许多父老乡亲喜欢谈论历史,包括个人史、家族史、村庄史乃至国家史。这与人们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普遍提升有关,更因为他们的经历与见闻触动心灵,催发感慨。我回老家时,或者到一些地方采访时,经常有老年人主动跟我讲起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那份喜悦发自内心,很有感染力。

  乡亲们津津乐道的,主要是生活水平的提升。说起过去吃不饱穿不暖,说起今天已经实现的“两不愁三保障”,说起村里办起“敬老院”或“爱心食堂”,吃住不花钱,有的老人感叹:咱能活到这个地步,过去做梦也不敢想!沂蒙山区的一位老农讲,过去不怕穷不怕苦,就怕有病,有了病也不敢去医院,咱没钱呀。如今不一样,看病有保障,去医院不慌了!

  用现代通信工具交流对生活变迁的感受,也成为许多乡亲的习惯。在我自己家族的微信群里,在老家村民建起的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说起现在的事,并且主动和以前作对比。这种反映生活可喜变化的文章或小视频,往往会引发点赞和讨论。前几年省里来的包村干部为我老家办了好多实事,乡亲们至今还十分感激。去年,家乡通了高铁,新建的高速公路在村后就有一个入口,更成为村民议论的话题:大家纷纷感慨过去出门多么难,现在出门多么方便,并且竞相上路“打卡”,晒出照片。

  更有一些人热心保存和收集老物件,以实物佐证历史。我参观过许多地方的“乡村记忆”展览,里面展出的农具、渔具、家具、交通工具等,林林总总,让人仿佛回到从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乡镇企业的典型,一个个村庄已变为城市社区。这里建有一个藏品丰富的“乡村记忆馆”。筹备者王振营说:“我们经历了历史巨变,应该让这些东西留下,让人知道咱们是怎样告别贫困、走向小康的。”日照市石臼镇老渔民安丰坤,收集了大量渔业用具,包括一条装备齐全的渔船。听说市里建了博物馆新馆,他将藏品全部无偿献出。我去参观时,83岁的老人兴致勃勃,又是摇橹又是扳舵,向我演示当年下海捕鱼的劳作过程。他说,把这些东西放在博物馆,让后人了解渔业发展历史,实现了他的一大心愿。

  抚今思昔,方知世道之变;了解历史,更觉天地之新。我的父老乡亲们就这样在时光里体会着、感悟着,继往开来。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