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黄河修防工李涛——

守护大堤 使命在肩(我们的2020)

本报记者 王 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5日   第 02 版)

  隆冬时节,黄河山东德州段,橘黄色的救生衣缓缓挪动,他们是齐河黄河河务局的河道修防工。

  今年31岁的李涛是其中一员。李涛2012年退伍转业到齐河黄河河务局潘庄段养护队,成为一名黄河守护人。

  他所在的齐河潘庄段辖临黄堤9.529公里,湾多、险工多,堤坝地形复杂。清扫堤顶路面、捡拾堤防和险工垃圾、修整坍塌备防石垛、植树、病虫害防治、防汛值班……日复一日,李涛从不懈怠。

  2020年,黄河防汛面临重大考验。上游来水迅猛,强降雨多,潘庄段内最高流量超过5000立方米/秒,“好多年没有过这么大的流量了。”李涛说,“越是刮风下雨,越要走出去,因为这时最容易出险,也最不易发现。”

  那几个月,李涛顾不上回家,和同事们驻扎在段上。“进了汛期,一天要仔细巡查两次,24小时轮流值班,进行根石探摸、水位测量等工作,及时排除隐患,我们才能放心。”

  巡查时,一条绳子一头拴在李涛腰上,一头拴在岸上两名同伴身上,李涛手持3米长的探摸杆,沿着黄河岸边“扫雷”。“汛期水里的树枝、杂草容易缠住探摸杆,将岸上的人卷走,必须做好防护。”李涛说,石头和泥沙的声音和触感截然不同,有经验的修防工一探便能洞悉水下堤坝的情况。

  一次,程官庄险工10号坝上坝根根石走失,造成大坝局部坍塌,并有扩大风险。不等挖掘机入场,李涛带着队友咬牙徒手搬运30多公斤的大石散抛入河,保护坝根稳定。来来回回半个多小时,人力配合机械,终于化解险情。

  坐下来,李涛才发现身上衣服早已湿透,绷紧的手指禁不住颤抖。“当时这样的根石坍塌险情有两处,好在及时处理,才免于更大损失。”而这样的险情,他已经数不清处理过多少次。

  守护黄河,已成为李涛生命的一部分。“能见证治黄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很自豪。现在我们施工用上了推土机、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化设备,巡查用上了无人机。”李涛说。

  工作之余,李涛痴迷钻研出了名。有一回他碰到疑难问题,思索数日不得解,得知段上一老师傅有招,立刻驱车四五十公里前去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涛逐渐在一系列河道修防职业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先后荣获“山东黄河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底,李涛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正式运行。2020年,工作室完成改进和革新项目25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撰写技术报告20余篇。

  “国家对黄河保护十分重视,守好黄河大堤,我们使命在肩、义不容辞!”李涛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