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1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刻画中传承创新

本报记者 张丹华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3日   第 06 版)

  邰立平作品细部。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邰立平制作年画。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凤翔年画

  凤翔年画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流传至今。植根于西北,具有浓厚的西北风情,粗犷大方。以线刻为主,刚劲有力,简明质朴;色彩上以鲜明的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

  

  木版年画之于春节的重要性,曾经十分了得。贴年画,辞旧迎新,驱邪纳福。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撕掉旧年画,把屋子打扫干净,迎接新年到来。大年三十,全家人欢欢喜喜地在门窗、墙壁上贴上新年画,祈求来年家宅平安、风调雨顺。

  我国幅员辽阔,年画的风格也因地域不同而多种多样:有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在西北地区,陕西宝鸡凤翔的木版年画则广受欢迎。

  乡土气息,西北韵味

  冬日的中午,阳光温暖明媚。这对已经眼花的邰立平来说,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他坐在工作室南阳台的矮凳上,正精雕细刻。榔头敲打刀柄,锋利的刀锋沿着画好的墨线前进,一缕缕地剔下木屑。刻完一笔,邰立平扶了扶花镜,抬起头说:“每一刀都要屏住气,刻完才能呼吸。”

  凤翔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69岁的邰立平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凤翔年画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明正德年间,邰氏家族就已有8户从事年画刻印或贩卖。年画的版样经过数代积累,逐渐丰富,邰氏也成为凤翔年画最重要的老字号和传承脉络。清末,邰家创立“万顺画局”,后人传承又改名为“世兴局”。最鼎盛时,家族有70多家年画作坊,年产量高达600万张。

  凤翔木版年画植根于西北,具有浓厚的西北味。和其他年画相比,凤翔年画显得更为粗犷。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画样、刻版、印刷、填色四大流程。凤翔年画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色彩上以鲜明的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印刷时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再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这样印刷出来的画面和谐朴实,发散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这是很多人喜欢凤翔年画的主要原因。”邰立平说。

  恢复刻版,只争朝夕

  “我小时候,家里的床上、桌子上、窗台上到处都是年画刻版,我是浸在西游记、三国、白蛇传等故事传说中长大的。一出生,我就和年画分不开了。”邰立平说。

  受祖父和父亲熏陶、培养,邰立平6岁起就跟随祖父邰世勤学习填色,9岁开始在父亲邰怡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家传年画工艺。初中毕业后,邰立平走上了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

  “文革”期间,邰家几代人积累下的刻版,被抄走、损毁。“文革”之后,邰立平和父亲着手恢复传统年画。“但这并不容易,在老画版丢失的情况下,只有沿着祖辈、父辈当年走过的路,一点点搜寻他们散落在各地的画样。”邰立平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邰立平得知,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收藏了近100幅祖父在1954年创作的年画。他激动不已,赶到馆里,花了几天时间,先用铅笔把样子描下来,再回家用毛笔画出来,《西游记》的版就这样得以恢复。他将这些画印出来,经过手工填色,拿去和馆藏的祖父作品对比,发现二者几乎一模一样。在不同的时空,两代人对年画色彩的把握如出一辙。

  1984年,父亲去世,恢复工作只剩邰立平一人支撑,情况愈加艰难。“时间紧迫,我就白天刻版,晚上封色,这么干了六七年。当时最多一天可以连续干21个小时。”其中有3年,他独自完成了170余套老版刻版的复制工作,相当于两代人积存下来的刻版量。

  只要有机会见到邰氏老版年画,邰立平都会想方设法赶去照样恢复刻版。“到现在,我一共搜集了大约400个品种,凤翔年画最强盛的时候大约有700个品种,现在基本代表作品我们都已经恢复了。”

  这种努力使得凤翔木版年画恢复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包含有门神画、家宅六神画、十美图、风俗画、传统戏剧画等类别。经过多年苦心搜集,邰立平终于实现了父亲的夙愿,先后出版了两卷《凤翔年画选》。

  “目前,《凤翔年画选》第三卷的104块墨线版已经完成,刚好是第三卷的一半的量,还有一个套色版,有五六百块,估计需要十几年时间。我现在正在努力,尽可能在我这一生当中把它完成。”邰立平说。

  走出国门,走进大学

  对于凤翔木版年画来说,最大的冲击来自于胶印年画。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期,到了90年代,家家户户贴的便是胶印年画了,木版年画的手工作坊相继关闭。

  “当时我就考虑,必须跳出来,做艺术品。”邰立平说。

  邰立平开始对木版年画进行创新。他把原来印刷年画用的机制纸改成宣纸,把颜料从化学原料改成植物原料,后来又改成国画颜料。过去民间的年画,每个颜色印一次。现在,每一个颜色要印三次,让颜色吃进纸里。

  这样的创新是成功的。1994年,邰立平应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华历史博物馆之邀赴澳举办《中国民间年画珍品收藏展》,同年3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交流中心之邀,赴港举办“民间吉祥物展”。1999年,他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法国参加“99巴黎——中国文化周”。2005年,他应邀参加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并获得特殊贡献奖。邰立平年画的主要销售市场是收藏者,在欧洲的展会上,他一张年画的售价为1200欧元。

  “不管是到中央美院还是浙江美院,不管是去澳洲还是欧洲,做完展览,作品都被收藏了,这说明艺术界对这种形式是接受的。”邰立平说。

  邰立平的小女儿邰高娣是邰氏凤翔年画的第二十一代传人,她帮助父亲做了大量的年画整理工作。在这位“80后”看来,年画要想有新的发展,就一定要有所创新,要和国内的设计师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年画。

  对于女儿的提议,邰立平深有感触。几年前,他应邀到中央美院给学生上选修课,并要求每位学生交一幅结课作品。他没有想到,学生们的创作那么美:有的把门神的头部放大到占身体1/2,特别卡通;有的把杨柳青年画的着色用到了凤翔年画上,让人耳目一新。“给更多年轻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民间艺术,施展才华,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邰立平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