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画身边人 记战场事(亲历者说)

本报记者 辛 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9日   第 06 版)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奇袭》。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连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队,深入敌后炸毁敌方公路桥并配合我方大部队消灭敌人的故事。在影片的演职人员名单里,却没有出现编剧满健的名字。

  “有人问我,当时为什么不要署名?我说,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那么多同志,谁要名了?谁要利了?”满健如此回应。这位志愿军老战士,至今仍笔耕不辍,每日坚持写作,将抗美援朝战场上可歌可泣的故事记录下来,编写成剧本。他要为那场“立国之战”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告慰牺牲的战友。

  1929年,满健出生在湖南桃源县桃花源镇金桥村。1949年,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文艺宣传员。次年,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他奔赴朝鲜战场,参与了4场战役,并且两次立功。

  战场的情景恍如昨日。“敌人的子弹不停地从头顶上飞过,打到山坡上的火星子几乎一直追着我们的车跑。”满健回忆道。他决心用手中的笔,画身边人、记战场事。“去朝鲜的时候,我带了一个速写本,但很快纸就画没了。我只能靠脑子记,记山川形貌,记战斗故事。”

  归国后,满健根据自己的战场经历,开始构思和创作长卷草稿。因感笔墨功力不够,他辗转联系到了著名画家柳子谷。1958年,两人合作完成鸿篇巨制——27米长的国画长卷《抗美援朝战争画卷》。

  这幅长卷以横卷形式描绘抗美援朝战争。“画的是整个志愿军的气势。”满健说。1959年,作品在沈阳展出后备受关注。1985年,两人将长卷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长卷完成后,满健又投入了军事科教影片《奇袭武陵桥》(后更名《奇袭》)的剧本创作之中。影片中的主人公方勇的形象,来自志愿军第38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为什么剧本完成得那么快?因为战争场面我太熟悉了。”满健说。

  现在,每当问起满健老人的身份,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最喜欢被称作文艺战士。”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