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审美创新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品格与追求

杜学文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5日   第 20 版)

  图为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剧照。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播出后反响热烈,不仅因为全景式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也因其艺术呈现的扎实与努力。它把我们带回那段高扬理想、充满激情的历史,再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权,敢于战斗、勇于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与家国安宁的崇高精神。

  革命历史题材是影视创作的重要领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受真人真事的限制,虚构空间比较小,需要艺术家有把握历史并把历史转化为艺术的功力。如何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吸引力,是一种挑战。

  《跨过鸭绿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使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审美品格呈现新的可能与提升。作品努力呈现真实的历史面貌,一是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讨论介绍事件的进程,二是通过朝鲜战局的发展变化再现历史,三是展现中国人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反应。多线条有机推进,表现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必然性与道德正义性,使作品具有了宏阔的视野与高远的品格。

  作品突出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使叙述有效性得到强化。以党中央的分析决策为主线,勾勒国际时局的变化及应对的策略;以朝鲜战场的进程为时间线,描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以多个国家的反应为辅助线,反衬中央决策的正确与朝鲜战场的变化。尤其是,选择能够表现战争本质且独特的事件完成叙述,既有激烈的阵地攻防,也有长途埋伏的突然袭击,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极为生动地表现了战争形态的丰富性、多样性,使观众总是处于审美的新鲜感受中。

  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对作品审美品格的检验。《跨过鸭绿江》中有名有姓的人物约有300个,真实与虚构并存。作品根据不同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表现他们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成为个性鲜明的“这一个”。如毛泽东同志,既表现他高瞻远瞩、决胜千里的领袖风范,也表现他情感世界的丰实。志愿军司令部工作人员众多,基本上每个人的性格都能表现出来。彭德怀沉稳老练、指挥若定,但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痛心疾首,潸然泪下。其他几位副司令员如邓华、韩先楚、洪学智等均各具特点。作品还虚构了普通战士等人物,如郑锐、郑双雪兄妹,神枪手陆乘风,汽车兵马金龙,医护人员金俊鸥、王珍珠等,也都各有特点、个性鲜明。描写外方人物时,没有简单化、脸谱化,而是坚持了实事求是。

  《跨过鸭绿江》的编创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以对历史的尊重、对志愿军将士的敬仰、对艺术的执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创作。他们研读了大量史料,为全剧30多场重要战役设计出不同的特点。制景不仅考虑真实还原,还考虑光影变化与拍摄角度。哪怕一个烟缸、一条毛毯、一本书,也尽力表现出应有的历史感。从艺术表现力着眼,选择气质与形象相适的演员来扮演角色。在拍摄盖马高原长津湖伏击中,演员要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匍匐20多个小时,许多人在完成演出后都站不起来。

  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重现历史的真相,还原战争的原貌,把观众带入真实的情境。那样的流血牺牲,那样的义无反顾,那样的信念与坚守,那样的自觉与自信:用火热的胸膛挡住枪眼的黄继光,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忍受着烈焰直至牺牲的邱少云,独自坚守阵地毙敌二百余的胡修道,在最后时刻拉响手雷的孙占元……英雄难以尽数,充分说明,这是一支必胜的军队,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跨过鸭绿江》,把历史从时光的隧道中重现出来,在纷飞的尘埃中闪射动人的光芒,使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奋,从琐碎日子中警醒。这种崇高之美,激发了人们的崇高之情,不仅属于荧屏上的艺术,更属于我们行进中的现实与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