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黑龙江省海伦市——

护好黑土地 增产又增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本报记者 吴齐强 方 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4日   第 16 版)

  “差距可真不小呀!别看同一片地,道北是保护区,道南是非保护区,产量多少大不同。”站在田埂上,说起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好处,刘春生滔滔不绝。

  刘春生是黑龙江省海伦市东兴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脚下的黑土地,位于中国东北松辽流域寒地黑土核心区。

  “对我们农民来说,黑土地就是命根子。曾经有一段时间,土壤板结得厉害,踩上去邦邦硬不说,颜色还发灰,黑土地都快变成‘灰土地’了,看着都心疼。”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刘春生对黑土地感情颇深。

  2018年,海伦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实施面积50万亩。东兴合作社的2000亩地也成为试验田,由政府组织经营主体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增施有机肥,并通过深埋还田等方式提高有机质含量。

  “经过几年保护,地力明显提升,粮食收入增加了5到8个百分点,合作社的2000亩试验田总共增收将近14万元。黑土地回来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啦!”提到增产增收,刘春生很激动。

  在海伦,很多农民和刘春生一样因黑土地保护而受益。“保护区内,实行秸秆还田、有机肥培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先示范再推广,探索适合的技术模式。”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宏伟介绍,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22.2公斤,水稻亩均增产40公斤,达到了减肥增产的效果。

  全市50万亩耕地,涉及83个村、142个地块、70个经营主体。实施面积大、涉及乡镇多、经营主体广,如何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黑土地保护项目办公室主任刘向波介绍,为了解决联动不畅、信息传递慢等问题,海伦在项目管理上构建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市政府主导、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乡镇落实、经营主体实施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

  “把耕地保护指标落实到乡、村、农户,逐级进行检查验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保障了项目的实施和验收。此外,我们结合实际,制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考核责任指标,让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刘向波说。

  “我们合作社经营的1.4万亩大豆,有80%在保护区项目里面,由市里给统一规划。”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振涛说,这几年,村民们保护黑土地的意识越来越强,“收益摆在眼前,大家对保护黑土地这件事儿越来越发自内心地认可。大家知道,保护好黑土地,日子会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