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撂荒多年的地,垦造后变成了良田,引得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旅游打卡……
几年之前,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南丰村的这块地除了杂草,就没种出过东西,一度成了“垃圾堆”。到了夏天,气味难闻,村民宁愿花半个多小时绕着走。
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通过省属国企和地方自行垦造相结合模式、省市县三级指标分成和“三补偿一补贴”利益分配机制,开展大规模垦造水田工作。经过省市联合工作组勘测判定,南丰村的这块地盐碱度高、地势不平整,垦造难度颇大。
明知是硬骨头,也要啃下来。为调节土壤酸碱度,工作组1月内6次挖深沟、引淡水,加入土壤调理剂,把渗盐返白的土地调节到酸碱度检测合格。就这样,一边挖,一边填客土,调整高度,平整地块,调节肥力,用黏土质压实犁底层,达到保水保肥、防返盐的效果。此后,台山市又引入广东海洋大学陈日胜教授的海水稻种植团队,建立育种基地,确保新增耕地不丢荒。现阶段,海水稻亩产突破900斤,培育出来的海水稻种子适合在盐碱地生长。
生态环境的改变立竿见影。海水稻田非常适合养殖鱼蟹,实现立体式生态改良;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增加了土壤肥力;既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又可以中和分解盐分含量,达到土壤改良的效果。这种“生物改造”的方法,实现了滨海盐碱地生态的有效恢复和生态化利用,为海岸滩涂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条路径。
“在盐碱地上垦造水田,不仅让耕地提质增量,也开拓了耕地保护的新方向,探索出生态补偿的新路径。”台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汤硕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