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一重要部署有何深意,该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碳强度下降率超过GDP增长率方可实现碳达峰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经济工作8项重点任务之一,您怎么看?
何建坤:去年9月,我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将引领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复苏,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记者:要尽早达峰,关键要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即碳强度降下来,在这方面我们有什么具体目标?
何建坤: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在长期碳中和愿景导向下的阶段性目标。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愿景,否则会付出更大成本和代价。实现达峰,核心是降低碳强度,以“强度”下降抵消GDP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中后期,对未来经济增长,我们还有比较高的预期。尽管不断加大节能降碳力度,能源总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碳排放也将呈缓慢增长趋势。2030年前尽快使碳强度年下降率赶上GDP年增长率,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实现碳强度持续大幅下降,一方面要大力节能,降低能耗强度。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抑制煤电、钢铁、石化等高耗能重化工业的产能扩张,实现结构节能;同时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效,实现技术节能。
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对新增能源的需求将基本由新增非化石能源供应量满足。
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等任务最紧迫
记者:要实现尽早达峰,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何建坤:根据我们的研究测算,要实现尽早达峰,“十四五”期间要争取实现煤炭消费量零增长,到“十四五”末实现煤炭消费的稳定达峰并开始持续下降;“十五五”期间努力实现石油消费量达峰。天然气消费增长导致碳排放的增加量,可由煤炭消费量下降带来碳排放减少抵消,推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达峰。
“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作为重要措施,并提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这是当前最为务实的举措,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十四五”期间,要强化GDP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指标,探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同时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确保“十四五”期间碳强度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坚决控制煤炭消费。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请问哪些地方、行业可以实现率先达峰?
何建坤: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指全国范围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但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和自然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各地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研究确定各自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
我认为,东部沿海较发达省份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率先实现碳达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碳排放;西南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可以率先实现碳达峰,并率先建立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根据我们的研究测算,从行业来说,“十四五”期间,产业转型升级将继续推进,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行业有望率先达峰,工业部门总体上2025年前后可实现达峰。交通部门可争取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建筑部门估计在“十五五”期间达峰。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您如何看待这一要求?
何建坤: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将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着力点,并为2030年全国重点地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提供根本保证。
实现碳中和需要超前部署和行动
记者:有人说,未来各国竞争的焦点围绕碳中和技术展开,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何建坤:全球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企业发展业态。比如,在低碳化导向下,企业产品和原材料的碳含量指标将成为与成本、质量和服务同等重要的竞争要素。全球低碳金融的投资导向,将使高碳排放行业和企业面临融资困难。
同时,先进深度脱碳技术和发展能力将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走上深度脱碳发展路径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先进能源和低碳技术将成为大国竞争的高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从目前情况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这方面的布局。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前,要在长期碳中和愿景导向下,制定国家、部门和地方层面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做到超前部署和行动。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在先进脱碳技术竞争中争取先机和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各省份各部门要远近统筹,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