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一把小军号 浓浓战友情(党史撷英)

本报记者 白 龙 李洪兴 王锦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1日   第 05 版)

  岁月无言,历史有证。走进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件件红色文物让人不禁发问:是什么让革命先辈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静静陈列在展柜一角的一把小军号,见证了会宁县大墩梁阻击战的惨烈场景,也见证了一位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情怀。它的主人,就是红四方面军5军39团司号员李克玉。

  纪念馆解说员杨婷说,会宁会师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将大会师后的红军一举歼灭,于是派出5个军分4路围堵红军主力。大墩梁阻击战就是双方在会宁地区进行的6次大的战斗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6年10月23日,大墩梁战斗打响,年仅17岁的司号员李克玉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中,李克玉腿部受了重伤,不能随部队一起北上,就和其他战友一起留在当地养伤。军长董振堂安抚伤病员说:“伤好以后,我亲自来接你们归队。”

  养伤期间,李克玉整日都把小军号带在身边。伤好以后,李克玉又每天抱着这把小军号站在大墩梁山头上,凝望着北方的天空,盼望战友们出现。然而,他不曾想到,董军长和很多西路军将士已长眠在了河西走廊。

  上世纪60年代,李克玉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的小军号成了村民上工的工号。1986年,会宁会师50周年时,年近古稀的李克玉带着心爱的小军号再次登上大墩梁,和70多位老战友故地重游,紧紧相拥。战斗友谊穿越几十年的时光,见证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