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当前,我国种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何?存在哪些突出短板?如何解决好种子问题,打好这场翻身仗?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
发展现代种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提上日程,您是如何理解的?
万建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从需求侧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均口粮消费将稳中略降,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继续增加,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供给侧看,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在有限耕地、水源等资源刚性约束前提下,提高单产主要依靠品种改良。事实上,国际上50%—60%的粮食单产增长依靠品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涉外资种子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销售总额的3%左右。农作物种子年进口量约占国内用种总量0.1%。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
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适应今后农业农村现代化。比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还不够,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玉米、大豆、个别蔬菜品种等竞争力还不强。
具体看,我国水稻和小麦单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水稻单产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小麦单产比国外小麦生产大国高30%左右,蔬菜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87%。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3,蔬菜品种中耐储番茄、甜椒、胡萝卜、水果黄瓜等少数设施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较高。
解决好种子问题,既要抓好总量上的安全,也要注重品质上的提升。通过改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和单产水平,培育一批优质专用品种,适应市场需求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
寻求核心技术新突破
记者:我国种业发展面临哪些短板?
万建民:总体看,我国种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种质资源鉴定和优质基因挖掘还需下大力气。我国是世界种质资源大国,目前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等性状的精准鉴定不到1.5万份,亟待加快从种质资源向优异基因资源转化,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
种业核心技术创新还待加强。国际种业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驯化选择1.0时代、常规育种2.0时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3.0时代和智能化育种4.0时代。在一些发达国家,种业已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至“3.0时代”之间,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和人工智能育种等新兴交叉领域技术研发方面短板明显: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少重大突破性的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水平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优势相对较弱。
种业产业化组织体系还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育种研究周期长,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种业领域不足,且偏向于“短平快”的研究方向;每年审定的新品种数量多,但突破性品种少。从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选育到产品研发、推广和应用,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因此,补齐种业发展短板,我国需要在种业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还需要在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优化现代种业制度环境
记者:现代农业立志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您认为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万建民: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持续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集中资源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掌握发展主动权,为守住守好农业这个战略后院筑牢种业根基。
打好这场种业翻身仗,关键要创设保障体系,从资源保护利用、自主创新、做强企业、做优环境等方面着力,不断优化现代种业制度环境。
要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这是种子的基础和源头。要加快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推动资源登记和交流共享,强化规模化精准鉴定评价,创新开发利用机制,做到应保尽保、有序开发。要加快建成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家新作物种质库,重点培育优质绿色超级稻、优质功能水稻、优质节水小麦、抗赤霉病小麦、耐旱宜机收玉米、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耐除草剂大豆等重大新品种。
要强化自主创新。这是实现种业自立自强的关键。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持续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创制有突破性的种质,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如水稻、小麦,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大豆要加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
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这是提升种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规模化商业化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资源、人才、资本向企业聚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推动提升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现代化水平,实现好品种和好种子的持续产出。
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解决好种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