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民主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建设法治中国(代表之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8日   第 18 版)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如何推进《规划》落实?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者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松:

  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始终

  《规划》适应了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原则,强调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力量,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和体现公平公正的执法司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充分尊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广泛推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本报记者  刘洪超  刘佳华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

  法治建设要注重统筹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统筹推进,才能“弹好钢琴”,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此次《规划》提出坚持统筹推进。立法方面要健全立法征求意见机制,扩大公众参与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增强立法透明度;法治监督方面要完善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机制。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规、司法解释等的备案审查工作保证了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了宪法法律实施,保护了公民、组织合法权益。我建议,让立法活动更透明、参与度更高;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既要完善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及时纠正,也要完善司法人员惩戒制度;坚持良法善治原则,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相关立法及其配套制度建设;在立法法的框架下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划的立法制度。

  (本报记者  巨云鹏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协副会长刘守民:

  聚焦法治建设薄弱环节

  法治中国建设应该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

  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法治是最大公约数,解决社会治理的难题需要依靠法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需要依靠法治。建议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成功经验,织牢织密社会治理的法治网,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本报记者  宋豪新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