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笏山金矿爆炸事故3名获救矿工讲述——

“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

本报记者 侯琳良 李 蕊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7日   第 06 版)

  600多米距离,14个昼夜,300多个小时,日夜奋战,这场生命大救援,牵动人心。

  被困井下14天,他们如何挺过来的?1月26日,记者对话身体状态恢复较好的3名获救矿工。

  喝巷壁上滴出的水维系生命

  当时,王师傅等几个人正在井下600多米六中段工作。“爆炸发生后,由于六中段有水,一起顺着梯子间,爬到五中段等待救援。”王师傅回忆道。有人决定从五中段继续向上攀爬,约定一旦发现安全出口,将通过敲击、手电亮光等方式传递信号。

  第一次爆炸发生时,张师傅正在六中段配电间工作。意识到事故发生,张师傅赶紧带着几人,通过攀爬约50米,爬到五中段。

  过了不到半个小时,二次爆炸来袭。杜师傅说,他们始终没有等来信号,便不敢贸然再往上攀爬。

  “这是一个新矿井,往日一到饭点,会送来饭,并没有储备食物。”杜师傅说,刚开始,只能接巷壁上渗出的水维系生命。

  黑暗14天,日子难熬,信念是支撑。今年63岁的张师傅,有着20多年党龄。他不停地鼓励大家:“曾经有矿工在井下呆了30多天被救出去,咱们也要创造奇迹!”

  “我们互相鼓励,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杜师傅说。

  钻孔打通那一刻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钻孔打通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有种绝处逢生的感觉!”杜师傅说。

  1月17日下午,事故发生第八天,3号钻孔成功透巷,地上地下隔500多米的距离建立起联系。

  打通之后,井下矿工重新聚拢到了3号钻孔处。井上的敲击钻杆声音传来,张师傅说:“这是生命之孔啊!当时我们中间一位最老实、话最少的矿工,激动地唱起了歌。”

  “我当时体力是最好的一个,便主动去敲。找了一个很长的工具,是块钢,拿着那个去敲的。”王师傅说,“一开始敲击5下,意思是我们在五中段。”

  17日夜间,3号钻孔顺利向下投放给养。张师傅负责汇总大家的需求,写纸条,通电话,传递生命信息。

  1月20日腊八节,井下矿工收到井上投送的腊八粥。“当时有人手机还有电,知道那天是腊八节,都感叹救援人员想得太周到了!”王师傅说。

  双手合十致谢所有人

  王师傅回忆起升井时的场景,仍感动不已。“我是最后一位升井的,因为我体力最好。我双手合十,是自发地表达感谢,当时眼泪都流下来了!”

  黑暗中,大家都心怀感恩。通过“生命之孔”,救援指挥部把救援力量、救援进展情况一一传递到井下,增强大家活下来的信心。

  在栖霞市人民医院,杜师傅和王师傅两人坐在病床上,说话声音响亮,精神状况看上去不错。杜师傅说,在医院得到了精心照料,饮食已经恢复正常,头部的伤也已经痊愈。

  “赶上好时代,党和政府派来最强的力量、最先进的设备、最好的医疗团队来救我们。”正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救治的张师傅向记者透露,自己还代表大家写过一条内容为“感谢党、感谢国家”的纸条。

  1月26日,张师傅已经和家里的老父亲、妻子、儿子等家人进行远程视频,“状态不错,安心接受治疗。”

  “替我感谢所有人!”记者离开病房时,杜师傅不断拱手道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