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取得突破,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创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重大国际开放活动成效明显。
“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着力打造基础支撑、文化支撑、动力支撑,加大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力度、重点领域改革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加大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深入实施“六网会战”,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快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推进传统水利向绿色现代水利转型发展,规划建设贵州大水网,开展水利“百库大会战”,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水源可靠的小山塘,推进人口分散区域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实施水土保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深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国家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建设工程,加快实现与相邻省会高铁互联互通和“市市通高铁”,全面提升贵阳机场综合服务水平和开放程度,加快补齐水运短板,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建设,加强慢行交通、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建设,建设综合客运、货运枢纽。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推动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升级,优化调整水电布局,全面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健全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电网改造,构建“贵州能源云”智慧管理系统。四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级迈向国内一流水平。加快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建设,完善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推进全省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数据中心绿色化节能技术改造,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推进北斗卫星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创造新经验,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一是持续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握好时度效,大力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二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实施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配套、数字再现、人才提升六个基础工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深化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建好新型特色智库。四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保护和弘扬长征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旅、文创、文体等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改革、水价改革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统计现代化改革,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证券化,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探索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制定贵商扶持计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推进供销社改革,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和营商环境评价,大力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