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海淀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海淀区经济发展捷报频传、科技创新多点突破、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的五年,是海淀区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民生事业硕果累累的五年。
海淀区形成并实施“两新两高”战略(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构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形成海淀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海淀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五年居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9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为开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保障改善民生,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实现29个街镇全覆盖。实施教育强区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荣获“全国卫生城区”荣誉称号,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优质高效。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6个对口支援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坚持绿色发展,实施“一微克”行动和“水清岸绿”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5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3%,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居北京市城六区首位。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3%,森林覆盖率达到35.78%,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域绿色生态网络基本形成,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亮丽底色。
站在“十四五”起点上,海淀区将勇当领头羊,聚焦“一村三山五园”,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把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实施科技创新能级提升行动。进一步丰富“中关村精神”内涵,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探索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作用和服务优势的新路径新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稳定、高效的“创新合伙人”机制,形成更加强大的政产学研用全要素“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在原始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取得重大作为,在破解“卡脖子”困局上探路,实现科技创新重大转变,以更大的担当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海淀区还将按照“一产融合、二产做强、三产更优”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力争在产业选择、新动能培育、结构优化、效率变革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融合、双轮驱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形成以攻克底层技术为牵引、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大健康产业为突破、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海淀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五”时期,海淀区还将积极担当起北京市“两区”“三平台”建设示范标杆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三区”政策叠加的独特优势,聚焦人才、资金、土地、数据四大要素,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四大特色,紧盯政策创新和政策落地,谋划推出一批国家战略需要、开放度要求高、自身禀赋好的制度创新成果。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海淀区将激扬奋斗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海淀贡献。
数据来源: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