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红军发的一罐盐,埋藏了31年

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

本报记者 杨颜菲摄影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2日   第 06 版)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只棕色陶罐(见图),里面装的是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

  曾有一对爷孙在陶罐前驻足。

  “这罐盐,是咱们家的传家宝。”爷爷李球德指着盐罐,骄傲地说,“你老爷爷当年留着这罐盐不舍得吃,在咱们家后山埋着。”

  “爷爷,盐有什么舍不得吃的?”6岁的孙子问。

  李球德讲起这罐盐背后的故事。

  1927年,为了将红军困在山上,敌人在井冈山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和药品。红军和群众同甘共苦,当时的名言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次年冬,红军打土豪缴获食盐,分给村民。李球德的爷爷李尚发分到食盐,不舍得吃,他想留着给红军。在井冈山失守前,为了防止这罐宝贵的盐落到敌人手里,他悄悄将盐埋在自家屋子后面的树洞里。

  这罐盐在树洞里,一藏就是31年。

  “直到1959年建博物馆时,你老爷爷才跑到后山把盐挖出来,连同缝在我爸爸帽子里红军发的那枚银元,一起捐到这里了。”

  “爷爷,盐放了这么多年,已经没有味道了吧。”小孙子的话把李球德逗乐了。

  “谁说这盐没味?你看,到咱们井冈山来参观的这么多叔叔阿姨,见到这罐盐,就能想到当年红军和咱们先辈艰苦奋斗的故事,这是不一样的味道。”

  如今,当年那个6岁的小孙子,已经18岁。虽然时隔多年,但带着大孙子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情景,李球德依然记得很清楚。

  李球德有4个孙辈。“家里的每个小孩子,我都会带他们去博物馆里看看这罐盐,给他们讲我爷爷和红军的故事。”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