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当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环球走笔)

车 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8日   第 16 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最新一期《人类发展报告》,在每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纳入一个实验性的新视角,即在“地球压力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纳入两个新指标: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物质足迹”。

  人类发展指数,被用于衡量各国的公共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而今增加新维度进行测算,说明了判断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标准出现了新变化,即把人民福祉和缓解地球压力均定义为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核心目标。该报告明确指出,随着人类和地球进入一个全新的地质年代,各国当为人类给地球施加的危险压力负起责任,做出改变。

  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常是引发反思的背景板。人类发展指数调整,反映的正是危机之下人类的反思和求变。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所言:“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气温再创新高、不平等状况螺旋上升之后,人类必须把环境因素作为衡量发展与进步的维度之一,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忽略碳足迹和消费足迹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关人类未来。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学研究发出警示,2020年是标志着人造物的质量首次超过活生物量的转折点。在20世纪初,人造物的质量相当于总生物量的3%左右。过去100年里,建筑、道路、机器这类人造物的质量每20年翻一番。按照当前趋势,人造物的质量预计在2040年超过3兆吨,而如今的全球总生物量约为1.1兆吨。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活生物量与人造物的质量之间的平衡发生了转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警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中国阐释的理念深刻启迪世界。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人类发展报告》预测与自然共存将成为人类发展下一个前沿,认为碳密集型产业将难以继续推动人类发展,为各国提供了颇为前瞻又十分迫切的政策建议。

  国际社会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感到,统筹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和经济复苏,需要各国凝聚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共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谋求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持久战的胜负转折点或许就在2021年。这个预期能否实现?人们的目光投向2021年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日程,期望各方能够通过集众智、聚合力推进全球环境治理。

  站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高度认识世界至关重要,惟此方能切实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各国当起而行动,从长远利益计、为共同发展谋,践行绿色承诺,推动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