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16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黑龙江大兴安岭杨雨茁家庭——

“守护绿色,从点滴做起”

本报记者 方 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6日   第 06 版)

  隆冬时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气温骤降到零下30摄氏度。虽然室外冰天雪地,走进杨雨茁的家中,却是一番别样景象:美观实用的原木花盆,千姿百态的元宝葫芦……难以想象,原本废弃的木料和树根,只需通过杨雨茁一双巧手雕琢,就能成为一件件别致的艺术品。

  木雕绝活,并非杨雨茁的专职工作。杨雨茁今年49岁,是大兴安岭松岭区劲松镇环卫队的钩车司机。自小在林区生活,他对森林树木感情颇深。

  在杨雨茁生活的小镇,不少人家上山捡废弃木材取暖。可在他看来,这些“木疙瘩”都是宝贝,烧掉太可惜。于是,他琢磨起环保节能的太阳能。他了解到,即使在严寒冬季,太阳能热水器也能正常运转,于是打定主意,自己动手,在小平房里建起淋浴卫生间,在房顶上架起太阳能热水器。

  最初,看丈夫忙得火热,妻子马淑娟心里打鼓:“太阳能设备并不便宜,咱这里没见谁用过,能行吗?”

  “为了保护这片森林,国家停伐了木材,烧木取暖也不是长久之计。太阳能设备虽说比普通热水器价格贵,可是它节能环保,符合生态保护发展方向。”在丈夫的劝说下,马淑娟很快成为支持者。

  “24小时有热水用,省电又环保。”小镇不大,夫妻俩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事,迅速吸引了镇上邻居们的注意。如今,在杨雨茁夫妇的带领下,周围不少人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加入节约能源的队伍。遇上安装使用方面的问题,杨雨茁主动上门帮忙,为邻居们热心服务。

  小镇冬日漫长,生活相对单调。业余时间,杨雨茁有自己的“乐趣”。

  “小时候看到山上掉落、河里漂浮的树枝,有些形状独特的,我就自己捡回来摆弄,后来慢慢琢磨,学会了打磨雕刻。一枝一叶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我想尽最大可能,让这些废弃木料也能产生价值、发挥作用。”杨雨茁谈起做木雕的初衷。

  杨雨茁夫妻俩常常对坐在自家小院里的石凳上,杨雨茁神情专注,精雕细琢;马淑娟用砂纸打磨,一丝不苟。杨雨茁偶尔抬头,马淑娟就把小一号的雕刻刀递上去,配合默契。

  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杨雨茁成立了木艺工坊,这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的作品《木之缘》和《生机盎然》荣获首届龙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他本人被授予大兴安岭松岭区劲松镇“特殊贡献奖”。近年来,杨雨茁家庭先后获得“低碳节能型最美庭院”、省级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绿色环保代代传承。杨雨茁夫妇的女儿杨珊今年25岁,在上海做护士。“从小家里就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服的水留着擦地、冲洗卫生间。虽然如今我们一家三口不在一起生活,但会经常互相督促提醒。前几天父亲还打来电话,告诉我要严格遵守‘限塑令’,去超市购物一定记得带着环保布袋。”杨珊说,节能环保一直是全家人的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绿色,从点滴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时刻把环保意识放在心上、付诸行动,我们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会继续坚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杨雨茁家庭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共同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美丽家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