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江苏常州创新推进居民议事、互帮互助——

社区解难题,少不了我和你(社会治理在身边)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近年来,江苏常州市为推进社区治理,创办居民议事厅,街道、社区相关人员分别答疑解惑,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群众自发成立“帮帮团”,下设问题收集团、法律援助团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打造“全科社工”服务品牌,一位社工能为居民办理多项业务。种种探索,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晚上7点钟的社区议事厅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商社区事情;白天你来我往的社区里,遇上什么不方便的事情,给便民热线打个电话,就能获得解决;去街道办点事,不用像以前一样找特定窗口特定人,一个社工就能“包圆”……针对新型农村社区特点,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围绕村居融合发展、城中村环境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服务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走进议事厅

  有事好商量

  “分类垃圾桶离我们楼太远,能不能多设几个?”“我们常年不在家,家里老人记不住怎么分类,怎么办?”“想问一下志愿者团队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新北区薛家镇中巷社区的“19:00议事厅”照例举行,当天的主要议题是垃圾分类。面对一些业主提出的问题,社区书记、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分别答疑解惑。

  “物业费收缴票据怎么开?”“垃圾堆放场地清理由谁负责?”“个别车辆长期占道怎么办?”翻开厚厚的一本《19:00议事厅议事记录》,里面详细记录了中巷社区每一次议事厅居民反映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从商铺油烟噪音问题的解决,到文艺作品创作奖励办法的出台,从邻里纠纷、车辆管理,到环境卫生、消防安全……不论大事小情,中巷社区的居民们都可以来“19:00议事厅”说一说、议一议。

  对于议事过程中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会迅速督办,居民在下周同一时间就能得到答复,已办理、未办理或办理进度都会给出相应的公示。此外,社区还会邀请主管部门派员到场,现场答疑解惑,更加突出高效便民的原则。

  2019年2月以来,薛家镇在辖区14个农村社区普遍开展“19:00议事厅”活动,针对村民生活中的难点、堵点,深入倾听意见诉求,群商共治。

  除了这里的“19:00议事厅”,常州其他地区也有类似议事机制。比如溧阳“百姓议事堂”、天宁“民生茶室”、武进“民情气象站”等,都是促进基层协商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同时,在常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各辖市区还深入培育挖掘“新乡贤”和“乡贤文化”,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做到“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

  遇上不方便

  就找帮帮团

  华胜社区,是金坛区一个居民达4700多户、1.2万多人的拆迁安置集中区。这里安置居住了14个自然村的村民。如今社区安定祥和,“红色帮帮团”正是法宝之一。其下设问题收集团、法律援助团、环境巡查团、假期帮学团等10支团队,现有成员1000多名。他们各有所长,热心公益,力所能及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

  有一次,问题收集团成员李平了解到,通向华胜幼儿园的一条临时便道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给小朋友和家长的出行带来困难。社区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不久后,500米水泥路便修好了。

  社区居民冯建民骑电瓶车发生车祸,拨打“红色帮帮团”的便民服务热线求助。法律援助团成员徐金亮律师受理了他的求助,为他分析事故情况,梳理案件主要证据,并主动担任他的诉讼代理人。

  “红色帮帮团”成立以来,收到社区居民反映行路不便、管道堵塞等各类问题建议和求助服务300余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红色帮帮团”成员们主动处置的。

  有了社区自治管理的模式,居民们逐渐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上千起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没有出现一起“回炉”或越级上访现象,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这些年,针对新型农村社区特点,常州市民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鼓励基层单位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围绕村民融入、留守老人关爱、文明习惯养成等开展活动。截至目前,常州市共有社区社会组织7981个,平均每个社区达到7.7个。

  办事没头绪

  去问小百科

  “小李啊,你帮我看看,这个大病救助怎么申报?”“小李,我的残疾证到期了要怎么申领?”

  在新北区三井街道府新社区,居民来办事,已经习惯性地先走到第三张桌子前询问,这是“全科社工”李一丰的办公桌。

  去年,常州市民政局在全市开展“全科社工”服务标准化窗口建设:将原先专人专岗、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模式,转化成全科全能,即一位社工帮居民办理N项业务,并将“一人受理、全程办理”后节省下来的人力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以往,社区工作人员按照条线分工,民政、社保、残联等每条线都有一名专人负责。这样虽然职责清晰、政策熟悉,但是如果对口社工不在岗位时,其他社工无法接替工作,居民就会“跑空趟”。

  在全新的工作要求下,李一丰一下子成了居民公共服务的“小百科”。除了日常的网格管理,他几乎要熟悉社区所有条线的事宜,以便能在第一时间为居民服务。

  前一阵,一位居民向李一丰咨询大病救助的事宜。通过前期的“补课”和实战,再加上实地走访了解情况,他很快就为居民提供了救助方案。

  一直以来,社区作为基层最小单元,承担着各种职能。常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常州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统一要求、规范设置、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全科社工”服务品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