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山西省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种下德育种子 激活自信动力(文明的力量)

本报记者 郑洋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3日   第 06 版)

  “对抗开始!”随着教官一声令下,两侧的队员紧张地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开始了一系列操作;几分钟后,公共屏幕上跳出几个大字:“红军胜!”……这是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八年级的中学生在山西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国防教育馆体验“红蓝军模拟对抗”的一幕场景。

  “我们开发这款课程是为了科普国防知识,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基地校长于海军说。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一所集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和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当地每年都会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德育实践,年均培训学生10万人次。日前,基地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基地老师杨院继可能不会想到,基地会有如今的成绩……

  当时基地刚创建,教学设施简单,地面都是土路。杨院继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后山的地形,带着学生,踩出了一条十几公里的线路,并以这条路为线索,向学生们讲述长征故事。学生们虽然走累了,但对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却有了更深的感悟。

  军训之外还有劳动课。那时基地里开垦了几块田地,孩子们会根据季节进行种植或采摘,然后自己做些简单的饭菜……这样的体验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头一次。20年过去,劳动课至今仍贯穿在基地教育中。

  回忆起十几年前在基地的那段时光,王超颖也感慨颇多:“军训时我还因为想家偷偷哭过呢。但现在想来,那段经历,可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十几年后,研究生毕业的她成为基地实践部的一名老师。

  如今,基地一次性可接纳3000名学生军训和1500名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基地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和兴趣,还开设了“五色”课程体系,涵盖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小学生好动爱玩,可以搭建大同古城的积木模型,感受传统建筑风貌。中学生有科学知识基础,可以尝试用简易材料制作电子机器人。很多孩子在各种趣味课外实践中种下德育种子,激活自信动力。

  2020年9月,基地挂牌成为山西省委省政府发起的“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工作室。在基地的组织规划下,孩子们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进行实践:走向古长城,了解历史变迁;走入博物馆,了解文明演进;走进农户农场,了解劳动人民。

  于海军说:“要精耕细作找规律,千方百计抓德育。时光走过,基地变化的是基础设施的更新,不变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德育理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