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绿色发展,共谱新篇章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综述

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长江经济带不仅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更是巨大。

  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

  破困局

  化工不再“围江”

  长江江苏常州段岸线总长仅25.8公里,化工生产企业却有84家,十分密集。

  在常州市新北区滨江化工园区,新华村村民高小平说,企业来投资,让当地居民富了口袋;“化工围江”,又让居民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破解‘化工围江’,我们责无旁贷。”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胥亚伟介绍,开发区内的化工企业数量已从2019年的84家减至2020年底的41家。“关停并转,首先要变的就是发展理念。”

  常州这样的举措,在沿江省市屡见不鲜。过去,石化、钢铁、冶炼等产业集聚长江两岸,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43%、37%、43%。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必须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溯流而上,湖南临湘市临湘工业园,原来的化工厂房正被改造成物流基地。2018年起,临湘工业园叫停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所有新开工化工项目。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有9家化工企业按方案率先退出。江西九江市,沿长江、鄱阳湖、修河1公里内的37家小化工企业,在2019年底即已全部关闭退出。化工产业一度贡献了湖北宜昌市近1/3的工业产值,2017年,宜昌针对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关停一批、就地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转产一批的措施,这项工作现已接近尾声。湖北省提出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22年底推进沿江1至15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3年内解决“化工围江”突出问题。

  曾经机器轰鸣、管道成网的长江两岸,如今正渐渐回归宁静。与此同时,新产业崛起,新动能澎湃,沿江省市竞相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立新业

  谋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23日,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调试,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0.18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成功达标量产。广汽乘用车宜昌分公司成为节能环保型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每52秒即可生产一辆汽车……

  化工产业关改搬转之后,这些替代产业迅速补位。目前,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宜昌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9%。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2020年1月到9月,宜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3%,较2019年同期上升21.3%。

  安徽铜陵市,因铜得名,因铜而兴。可随着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铜陵的新课题。

  “产业要转型,铜箔得发展,可我们没技术,咋办?”有阵子,铜冠铜箔公司的负责人贾金涛为产品创新犯难。铜陵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金元生在调研时发现,很多铜企都面临同样的科技创新难题。“从生产电解铜,到研发铜箔、铜板,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关键。”

  铜陵市科技局将铜冠铜箔公司纳入重点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向高校科研院所借力。贾金涛说,“有专家教授们的帮助,公司的电子铜箔应力研究项目开展顺利,对下一步发展我信心满满!”

  如今,铜陵正积极引进铜基新材料精深加工项目,逐步摆脱原材料初级加工阶段,形成“板、带、管、棒、线、箔及粉体”等多条产业链。近期,铜陵又出台方案,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常州滨江化工园区把沿江1公里内的化工厂关停,将长江岸线腾退出来,这让无锡兴达集团在园区的两家企业获得“新生”。兴达集团下定决心关停两家老厂,并投资30亿元在园区内异地改建新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厂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不仅降低了成本和安全风险,也通过新工艺减少了废水废气的排放。据测算,新项目建成后,企业年销售额将达65亿元,年缴税约2.3亿元,亩均税收超过100万元,废水减排超过20%。

  九江市杜绝“带污染”的GDP和财政收入。近几年,九江先后拒绝400多个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投资项目,把沿江发展空间留给以临港经济、数字经济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在长江南岸、鄱阳湖西畔,一座规划面积158.53平方公里的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正在兴起,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原来各地招商引资只算经济账,现在要算政治账、生态账、社会账、长远账。”九江市沿江开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斌说。

  促协同

  上下游共起舞

  每天,重庆民生轮船公司都有货船从重庆果园港出发,沿江而下,在江苏太仓港转运后再奔上海洋山港。

  2020年初,重庆果园港与太仓港、上海港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平均每天一班,与普通班轮相比,整体物流时效提升了30%以上。”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贤丹说,未来将创新机制,让船舶减少待闸、换船时间,航程再压缩2到3天。

  在下游的太仓港和洋山港,新的通关模式也让运输时间压减了至少两天。2020年11月4日,23.47吨红橡木板由洋山港运抵太仓港,这是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正式运行后的第一单,标志着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

  “太仓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进口货物在洋山港放行后,经专用驳船运至太仓港即可直接提离;出口货物运抵太仓港码头,报关单放行后,可从洋山港直接装大船离境。”太仓海关物流管理科副科长魏蔚介绍,该模式解决了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问题,可大幅节省企业的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

  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是世界上少有的黄金水道,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5年来,沿江省市力促协同发展,为这条黄金水道再添成色。

  四川和重庆两地创新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立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三级运行机制,推动31个川渝共同实施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563亿元。

  这样的机制在长江上下游正推广开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沿江11省市建立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长江下游3省1市率先建立“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签署协议,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中游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签署协议,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体制机制破局,多层次协商合作机制架构成形,长江经济带上下游正协力同心,共谱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王伟健、蒋云龙、宋豪新、范昊天、申智林、游仪、巨云鹏、王丹)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