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

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8日   第 01 版)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冯春梅)全国政协27日在京召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重大意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整体设计和分类施策相统一、内容优化和形式创新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田,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1位政协委员和1位基层群众在全国政协机关和天津、山东、湖南4个会场以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90多位委员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大家认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实践中也存在整体设计不够、系统性不强、发展不平衡、保障条件不充分、一些政策难落地等问题。

  委员们认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核心是解决进什么、怎么进的问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教育规律,贴近不同学段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做强主干课程,做精主导教材,形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程贯通的教学体系。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善于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断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强化经费保障和人才支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各级师范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纳入在岗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探索校外师资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的“双师型”教学方式,补强师资队伍薄弱的突出短板。要加强统筹协调,引导博物馆、文艺院团及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馆校共建,形成工作合力。要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及时表彰基层工作典型,总结推广优秀实践案例。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李斌、刘新成出席会议。政协委员李和平、杨朝明、梁树森、王春法、雷鸣强、陆彩霞、李健、金永伟、王欢、王琳、韩爱丽和群众代表刘晓琳作了发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负责人现场作了协商交流。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