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研究智能物联网多年,李向阳——

科技创新的环境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游 仪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1日   第 02 版)

  没了电池,还能通话吗?这是李向阳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6年回国担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再续无源通信研究。联合学院10位老师成立凌客团队,研究物联智能、计算智能、数据智能三个方向,其中专注于无源通信的就有4人。

  从零开始,并不容易。没基础,趁着参加学术会议,主动向有关学者请教;跨界大,联合中科大物理、电子等院系,寻找人才;缺经费,成功申请到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过去一个小项目可能才提供20万元的资金支持,如今却能达到七八十万元。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只要有需要,采购基本没困难。”从科研经费到科研设备,团队得到各方大力支持。

  利用无源感知和通信平台第一次拨通电话的场景,李向阳记忆犹新。笔记本大小的无源平台上,放置着团队设计的无电池电话,使用普通电话拨打无电池电话时,竟成功实现了正常通话。

  “不断完善设计,添加功能、调整参数,这才试验成功。”从2017年底实现无源通话,到2018年底成功传输视频,再到如今研究透过人体实现无源传输,李向阳笑道:“每一次研究突破,都给团队带来极大鼓舞。”

  研究智能物联网多年以来,李向阳深刻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硬环境越来越好,软环境越来越宽松,世界前沿成果越来越多。“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开心的就是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且有用的事。做成的那一刻,特有成就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