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0)

人民日报 2020年10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昔日矿工 今日导游

生态饭 更营养(逐梦小康)

本报记者 吴 君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05日   第 07 版)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景观。
  刘媛媛 何 戈摄(人民视觉)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景观。
  刘媛媛 何 戈摄(人民视觉)

  阎红勇为游客讲解。
  姜 博摄(人民视觉)

  做矿工时的阎红勇在工作。
  资料图片

  游客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游玩。
  李 磊摄(人民视觉)

  逐梦人:

  阎红勇,曾经是大冶铁矿工人,现在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工作人员,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放下了采矿设备,拿起了导游话筒,实现了从吃“资源饭”到“生态饭”的转变。

  

  “过去开矿放炮的时候,附近的居民一星期至少要经历一次五级地震。”半白的头发,一副金属框眼镜,白皙的条纹短袖,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在为游客讲解公园的历史。

  阎红勇的老家在黄冈麻城一个偏远的山村。1958年,阎红勇的父亲挑着扁担来到大冶铁矿当工人。1994年,阎红勇大学毕业,接了父亲的班。

  “我下井做过矿工,上井做过车间主任,这里所有的采矿设备我都维修过。”阎红勇说,那段时间,虽然收入还不错,可是大家的生活质量并不高。“以前大家根本不敢穿白衬衣,否则没有半天工夫,领子和袖口就全黑了。那时候有个朴实的愿望,就是能穿白衬衫上班。”

  曾经,受资源枯竭影响,黄石市下岗人数达10.8万人,其中矿工达8.6万人,也就是说每10名下岗职工中就有8人是矿工,全市隐性失业率高达20%至25%。

  为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黄石于2005年建成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并修复了东西长2.4公里、南北跨度1公里、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的采矿天坑。

  2007年,阎红勇成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工作人员。“还是吃‘生态饭’更有营养。”阎红勇很高兴,他每天都可以穿着白衬衫上下班了。很多曾经在这里工作的退休矿工心态也发生转变。“现在大家常来公园走走,愿意留在这里养老。”阎红勇说。

  目前,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游客量从最初的一年两万人次增长到20万人次。“公园恢复开放后,很多游客来参观。”刚说完,阎红勇又戴上话筒,开始为下一波游客讲解。

  在以招商增加就业、以创业推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政府援助扶持“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的方针下,2019年,黄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9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1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