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北京417公里,河北南部,有座县城,名叫曲周。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在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改土治碱经验对黄淮海平原5000多万亩土地、2亿多农村人口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从“增产量”到“奔小康”,科技小院在广袤乡村谱写出科技富民的奋斗篇章。
而这一切的变化,源自一所学校的到来。
46年,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
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留下?他们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在他们的心中,中国现代农业的未来什么样,乡村振兴的未来什么样?
带着问题,我们一次次走进曲周,回望这里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变迁,触摸现代科技对乡土中国的改变,探寻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在广袤大地上的蓬勃律动。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