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建

人民论坛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王 煜 阎书钦 《 人民论坛 》( 2024年07月31日   第 07 版)

    【摘要】坚定历史自信,是把握历史发展趋向、顺应历史潮流进而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实践依据。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能。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更好地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历史自信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坚定历史自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科学评价自身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基础,也是把握历史发展趋向、顺应历史潮流进而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实践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党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与理论精要,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始终坚持的实践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鲍威尔等人将物质利益与思想原则对立起来的观点,明确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并指出以往历史运动不成功的原因是没有体现民众的现实利益,“而仅仅包含一种‘思想’,也就是仅仅包含一个激起暂时热情和掀起表面风潮的对象罢了”。党在百年历程中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需要,维护民众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在革命时期打碎严重阻碍和破坏人民利益的旧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益而不懈奋斗,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之一,保障人民利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生存需要转向发展需要,民众的利益诉求从基础的物质文化诉求转为包括精神、生态等在内的全方位诉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

    唯物史观将人民群众视为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确认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行;坚持新时代群众路线,发挥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伟大力量,扩展民众实践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更是实践成功与否的评判者。换言之,人民群众的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应由人民群众作出最后的评判。党明确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人民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的工作标准,确立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不断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革命战争时期充分吸收群众意见以制定土地政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广开言路,让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促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充分落实人民群众的评判权,将人民的价值判断融入实现美好生活的工作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话语权。中国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坚定历史自信,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坚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矛盾运动。当现存的生产力、经济基础与现存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难以承载时,“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自成立伊始,党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工业化建设不断前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从技术性和社会性双重视角出发,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在理论、体制、科技等方面更加注重创新;等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有支配地位并影响其他矛盾的矛盾,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并明确中心任务。在百年征程中,党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精准研判,并据此调整方针政策取得实践绩效。在改革开放初期,党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依据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在新时代,党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描绘了人类未来的美好图景,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对历史发展趋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坚定理想信念,带领人民群众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顺利推进,成功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纵深推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百年征程中,党能够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历史发展趋势作出精准判断,带领人民群众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揭示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集中映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坚定为人类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中国共产党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与扩大,历史终将向世界历史转变,即不同地区将会紧密联系并结合为有机体,不同地域的历史事实都将成为世界性的历史。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必然趋势的科学把握及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担当,敏锐感知时代主题的转换,正确认知社会主义的本质,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充足动能;全力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努力破解各国隔阂对立和信任赤字,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着力推动世界繁荣稳定,坚定为促进世界大同提供中国智慧。所谓共同体,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诉求而形成的共同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只能依靠血缘或地缘为纽带自发地组成“自然共同体”。步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调和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开始自觉构筑政治共同体。但这种政治共同体只是“虚假的共同体”,而真正的共同体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党自成立之日起,不仅秉承为“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作出贡献的情怀与追求,而且也依据时代情境和本国国情制定出具体的战略策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不仅推动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后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着力推动关涉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新时代以来,面对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问题的频繁出现,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为实现世界共同繁荣和人类进步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着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坚定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不在于抽象的理性或理念,而是建构在以生产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并非人类终极的理想家园。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将资本增值逻辑的疯狂性与野蛮性扩展到整个世界,对世界的多样性文明造成冲击。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必将被“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新的文明形态所替代。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让世界文明绽放出多维度的光彩,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重大贡献。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