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聚焦

人民论坛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国能源革命的路径与前景

庞昌伟 《 人民论坛 》( 2022年09月20日   第 05 版)

    【摘要】能源安全是关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素的能源贯穿于全产业链。围绕深化能源生产革命,落实《巴黎协定》,构建煤、油、气、核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中国能源供应体系。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引领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进行重大变革,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世界经济将跨入更具不确定性的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

    【关键词】能源革命 “双碳”目标 能源强国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绿色发展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思想,深刻洞察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揭示了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规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能源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指引,自觉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科学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谋划2030—2050年世界能源革命路线,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技术和战略支撑。

    新时代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引领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能源革命的方向可概括为:能源消费革命——由粗放低效逐步转向节约高效;能源生产革命——由黑色高碳逐步转向绿色低碳;能源体制革命是保障;能源技术革命是支撑,智能化、电气化、低碳化、高效化是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国家能源局最新制定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从四个方面推动新能源发展: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供给侧清洁主导、消费侧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供需新格局,倒逼传统能源企业强化节能减排降碳。

    “双碳”目标是中国能源革命的里程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举动有利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向世界传递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担当。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能源革命的标志性里程碑,破解资源与环境容量约束,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效是基本途径。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能源安全是关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贯穿于全产业链。新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能源结构、推进绿色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是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再造能源行业优势的重要引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及消费国,煤炭约占能源保有储量的89%。目前,我国每年开采的煤炭资源60%用于发电领域。在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中约50%是煤电。在当前消费水平下,中国能耗每降低1%,可减少0.5亿吨标准煤,减排1亿多吨二氧化碳,开源节流的前景广阔。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与一次能源目标对气候变化承诺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控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角度,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发达国家人均碳达峰(10吨以上)之后实现国家碳达峰。我国北京市和上海市人均碳排放已在2007年达峰(人均8.6吨),2012年北京市已实现碳达峰。在国家强化达峰政策背景下,我国2026年可实现人均碳达峰(7.13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中国碳减排总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30年前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45亿吨,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109亿吨;第二阶段是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能源和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14亿吨,相比峰值下降80%、90%;第三阶段是2050-2060年全面碳中和,力争2055年全社会碳排放净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将引领人类由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能源结构从高碳高耗能经济模式向低碳高效模式转型,能源革命将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能源革命将大力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世界绿色发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增强多轮驱动、多元供应的协同保障能力。能源消费侧,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实施节能减排和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压缩和改造高耗能产业,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供给侧,要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占比,逐步降低煤炭比例并逐渐向清洁化转变,加快推进能源输配和储备体系建设,建成多元能源供给体系;能源技术方面,应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储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光伏发电、风电、动力电池等技术经济性,扶持页岩油气、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能源新业态快速成长,2025年前完成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体制方面,要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油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化价格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能源法治体系和现代能源治理体系建设;突破能源技术壁垒,开展产学研科技和产业创新,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难题;加强能源监管,破除一切不适应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弊端,创造公平竞争用电环境;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在国际合作方面,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持续增加新能源海外绿色投资,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气候治理,大力推进多边和双边合作,构建多渠道多元化能源供给格局。

    科学规划新能源与化石燃料的有序交替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我国围绕深化能源生产革命,构建煤、油、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围绕深化能源消费革命,完成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围绕深化能源技术革命,探索和发展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和梯级利用;围绕深化能源体制革命,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推进碳排放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加快能源要素配置改革。人类在能源利用上不断升级替代,历经薪柴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含天然气),目前正向清洁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时代过渡。基于我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现阶段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煤炭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发展核能,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防范欧洲能源危机向亚洲扩散以及电力短缺和供应中断。规避低碳陷阱,不因单纯追求低碳效果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

    非化石能源时代的特征是低碳化、信息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与光伏、风电等替代性清洁能源将此消彼长。预计2050年前后,油气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依然保持50%以上。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是低碳化石能源,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过渡燃料,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从2021年占10%提高到2030年占15%。大力节能提效和植树造林,发挥有效的市场手段而规避“一刀切”的行政手段,不以经济衰退为代价减少碳排放。瞄准碳强度调控指标,稳步推进2030年碳达峰目标,确保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其中可行路径是智能电网吸纳风、光、水和调峰储能,能源企业要以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提升作为增长点,通过逐步降低碳强度实现碳达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9%。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预测,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占比快速上升,将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考虑到煤电仍是我国能源的“压舱石”,短期内经济平稳发展仍离不开传统化石能源的支持,应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能源结构平稳绿色转型。中国石油树立“绿色发展、奉献能源”新理念,建成服务北京冬奥的首个崇礼北油氢合建站,开启综合能源服务新时代。2022年北京冬奥秉承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呈递给世界一份绿色奥运答卷。

    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推进用能市场化交易,完善电价改革,构建储能行业发展的开放式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碳排放在能源革命过程中具有引领性作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启动。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相较于首日开盘价上涨13%,全年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累计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排放权交易标的是核证减排量(CER),实施配额拍卖等制度,吸引碳期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值得期待。

    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贫困人口用能,不断加强能源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坚持清洁低碳导向。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快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推动能源技术从引进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发展模式。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能源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高标准能源市场体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日趋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加快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坚持效率与均衡并重,促进城乡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坚持公平与包容相融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共同创造美好环境。中国能源总体自主保障能力维持在80%以上,通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力争成为全球能源及能源产品集散中心、全球油气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发挥能源化工全产业链优势,建成经济强国和能源强国,为世界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世界能源市场格局转型及挑战

    世界能源市场格局转型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速逐步放缓,新能源供给增加将使能源总体短缺状态转向供求基本平衡。第二,能源供给侧脱碳进程加快。第三,石油价格在震荡中总体下行(地缘政治因素引起的油价上扬只是短期现象),石油结算趋向本币化变革。第四,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成为未来能源格局演变的引擎。第五,中美印三国是全球能源消费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者。第六、气候变化问题向经贸、外交等领域渗透和扩散,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场域。同时,世界能源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第一,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是世界能源格局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场域。第二,核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启和平利用原子能新时代。第三,局域电网和储能技术将在能源市场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第四,5G、6G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智能化深度融合。能源市场转型给行业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市场的发展方向,能源行业出现整体性机会向结构性机会的转变,集成电力系统以“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提高平衡性和灵活性。第五,后疫情时代大国在以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氢能、储能技术为代表的碳零排和低碳产业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展开竞争,将驱动碳中和进程进入快车道。第六,在全球加快低碳转型和各国不断推出碳达峰政策的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俄罗斯等石油资源国预期未来石油贬值,有摆脱“资源诅咒”“资源开采变现”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增产动机。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引领世界生态文明新形态,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具备弯道超车的科技创新潜力。

    全球能源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问题。目前世界有近13亿人未享受到现代能源服务,近8亿人用不上电。若无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到2030年仍将有6.2亿人面临能源贫困问题,中国的脱贫攻坚为世界减贫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方案。能源绿色低碳—零碳转型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以去化石能源为特征的绿色替代能源革命已成为全球共识,清洁、多元、智能、低碳等为标志的能源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能源转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主力经济圈已经发力。2021年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之后,为占领道德高地而重返《巴黎协定》,欲重塑美国气候变化领导力,全面围堵和遏制中国。不过,也应看到中美在生态环境修复、清洁技术和工业升级领域具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在传统能源、农牧产品、新能源、金融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储能(包括智能电网、增强电网弹性、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整合、微电网部署等)和能效(包括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及创新技术市场化的政策制定)等方面可探索合作途径。全球“局部多点”式社会经济动荡拖累世界经济平稳复苏,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世界经济将跨入更具不确定性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务实推动多边主义国际能源合作和公平正义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的确定性打造稳定之锚。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新华网,202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