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发展的根基在于人民,青年成长成才须臾离不开人民。新时代中国青年重任在肩,道路在前,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这不变的信仰,就是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意味着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树立造福人民的奋斗目标,永葆对人民群众深沉朴素的热爱。
【关键词】青年 人民立场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发展,注重发挥青年的力量,重视对于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激励和引导。2020年5月,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树高千尺必有根,水流万里也有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长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地上,青年学生的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须臾不可分离。
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何要站稳人民立场
立场问题在根本上解答的是“为了谁”的问题,只有明确“为了谁”,才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人民群众是我们开展各项事业的不竭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
站稳人民立场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个体必须借助一定的现实条件,才能生存和发展自身。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赖于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生产生活资料,青年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和积累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饮水不忘挖井人,唯有感恩国家和人民的无私馈赠,保有报答人民的赤子情怀,才能使脚下的路走得更为坚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宝贵人生际遇,也担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成就伟大事业,需从小事做起。在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青年都需深刻领悟爱戴人民、立身为民的道理,把个人才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将个人发展置于更加宏阔高远的社会图景和历史画卷中。这样,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就会不断打开视野,锤炼品格,心智就会变得更加成熟,胸怀就会变得更加宽广,意志就会变得更加顽强;就不会局限在一方狭小的天地里孤芳自赏,就能逐渐体味出学业、职业的神圣使命和无限价值,进而敬畏学问,敬畏职业,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身处新的时代境遇,青年学子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它有赖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一项事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赖于青年群体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青年学生唯有坚定人民立场,才能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知道自己的奋斗是为了谁、依靠谁,从而坚定地走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
新时代中国青年站稳人民立场的内在意蕴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人民立场的理解。立足新时代,站稳人民立场就是在实践中体察、关怀、依靠和造福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足人民群众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建立起与人民群众坚不可摧的深厚情感。作为国家建设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必须强基固本,厚植人民情怀。具体来说,新时代青年学生站稳人民立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蕴。
第一,人民至上,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民群众都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才能安定,个人才能拥有发展自身的机会和环境。离开了群体的个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代,青年学生要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在复杂多样的价值选择中站稳脚跟,将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社会发展根本方向的价值观念作为自身价值判断的依据,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第二,立业为民,树立造福人民的奋斗目标。滴水汇入河海,方能波涛万顷。星火聚成光焰,才能莽莽燎原。个体的拼搏奋斗,必须融汇于历史前进的浪潮,才能形成无往不前的大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唯有怀有匡世济民的理想愿望,才能使个体的生命熠熠闪光。只要为人民的事业而工作,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摆脱低级趣味和短暂满足,超越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广大青年学子站稳人民立场,就意味着树立为人民而奋斗的目标,在理想的指引下笃实前行,在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中绽放青春之光。
第三,饮水思源,永葆对人民群众朴素深沉的热爱。都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一个人的判断、抉择和行动,有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只是出于心底最朴素和真实的情感。热爱人民,就是这样一种与生俱来、流淌在血液中的情感。艾青的诗句总是令人感动,“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热爱人民,就是把人民当亲人,将人民放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以无我之心,做为民之事。热爱人民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眷恋,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企盼;是毛泽东同志在开国大典上深情高呼的“人民万岁”,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那句“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青年学生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有赖于国家和人民的赐予,深情关怀人民,永葆赤子之心。
第四,体察冷暖,保持同人民群众深厚的血肉联系。唯有走近,方能了解,唯有了解,才能有所作为。要实实在在地为人民作贡献,必须以对人民现实境遇的全面了解和深切感知为前提。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的事无小事,事关民生,每一件都要重视。所谓仁者爱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系民生疾苦,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就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变的使命与担当。躲进书斋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忽视和脱离人民群众,是无法建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青年学生正处于求学成长的关键期,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加深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第五,依靠人民,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五湖四海千百万人民群众汇聚起来,其力量之巨,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必须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始终不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和滋养了延安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543万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历史一次次证明,只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聚民心、汇民智,就能创造千秋伟业。新时代青年学生须牢牢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尊敬人民、爱戴人民、将人民群众奉为自己的老师,与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图伟业。
青年站稳人民立场,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需要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也最可塑造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代表了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念。青年学生能否站稳人民立场,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根基是否稳固。站稳人民立场,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需要化为脚下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一,树立以人民幸福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历史上,一切光耀千古的伟人,无不是以天下为己任。青年时代的马克思立下誓言,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奋斗终生。1835年秋天,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历尽坎坷,却始终一往无前。正是这个青年时代确立的高远目标,引领他一生忘我工作,对理想忠贞不渝。这个伟大的奋斗目标,将永远闪耀在人类历史的星河。我们再将目光投向近代中国,一百年前,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它指引着一代代青年学子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纵观中国近现代青年运动史,不难发现,每当学生运动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符合人民愿望的时候,它就越能促进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自身的发展进步;而当学生运动迷失方向,与人民的心愿和历史的选择背道而驰时,它就像一艘无舵之舟,只能将青年引入晦暗的深渊和泥沼。青年学生处于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不加审慎就会偏离轨道,唯有悉心守护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初心,树立以人民幸福为己任的理想,才能把握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人生的航船才能行稳致远。穿越时空,仰望伟大的革命导师,重温伟大的五四精神,青年学生需谨记:立志要趁早,立志需远大。应当在学生时代树立起为人民而工作的理想,涵育家国情怀,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
第二,将人民立场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青年学生的主业是学习,适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该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勤勉创造。在大学校园里,文、史、哲、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多种多样,实际上,在各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坚守人民立场,明确“为谁学习”的问题。人民立场不是一句空洞的教义,而是体现于实际行动当中。每个学科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发挥特长,运用所学知识造福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人民立场。具体而言,青年学生应当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培养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埋头钻研。唯有如此,个人的探索才不会偏离航向,个人的能力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当下,我们也注意到,的确有少数青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偏移,仅仅将专业学习视为个人发展的手段,将个人奋斗与人民利益割裂开来,这种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注定其难以拥有开阔的人生格局。青年学生站稳人民立场,就必须超越个人本位的狭小天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将个人的奋斗置于集体、置于全体人民之中,去理解和追寻人生发展的意义,在广阔的时空坐标系内找准人生发展的定位。
第三,关键时刻自觉捍卫人民利益。站稳人民立场,有时意味着风险和牺牲,意味着将个人置于险境,只为守卫更多人的平安。岁月不会总是风平浪静,特殊境遇呼唤特别担当。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大批可亲可爱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前一秒还在读书,后一秒就走出了家门。危难当头,青年学生与广大人民一道,精诚团结,履险如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这场战“疫”使得全中国的青年学子迅速成长,曾经,他们是被呵护的一代,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保家卫国的样子。无论是赶回家乡同父母并肩作战的学子,还是熬夜创作英文抗疫演讲视频的学生,还是义务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补课的大学生,还有那千千万万平凡朴实的学生志愿者,每一个社区、村屯都有他们的身影。回望中国历史上,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中华民族走过了无数艰险时刻,在这个过程中,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青年学子不计其数。从抗日战争的奔走呐喊到抗美援朝的投笔从戎,从98抗洪抢险到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所有的关键时刻,我们都能看到青年学子的身影,所有的危难险阻中,都少不了青年学子的奉献和拼搏,他们以无私忘我的付出诠释了人民立场的真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和险境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修为,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自觉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青年学生站稳人民立场最突出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使命正在召唤。重任在肩,道路在前,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这不变的信仰,就是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新时代青年学生站稳人民立场,就是用一辈子的真情奉献,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胸怀凌云壮志,铸就大写人生。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一苇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新华网,2015年7月24日。
②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⑤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5月3日。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