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汤阴县域治理创新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 人民论坛 》(

    【点评嘉宾】

    魏 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任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县域治理是其中的基础环节。面对发展地方经济的任务和转型期的复杂矛盾,在资源约束和区域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实现有效治理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汤阴通过一系列治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创造了一个“智慧文化都,生态幸福城”,树立了平原地区县域治理的汤阴模式。人民论坛特邀专家实地调研走访汤阴,对其创新做法予以提炼总结。

    人民论坛:您认为汤阴县域治理独到之处在哪里?在破解发展难题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怎样更新的思考维度?

    魏波:第一,以文化价值观建设为治理创新的突破口。汤阴县坚持“以文育县”“以文育人”,将文化价值观建设作为治理与发展的突破口,因为文化的核心是共享价值观。汤阴是“千年古县”,文王“拘而演易”、岳飞“精忠报国”等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五风”建设很容易在人们的生活中落地生根。一方面,自上而下,严党风、抓政风,从党员特别是各级干部做起。汤阴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在全县倡导政治上守真、事业上求真、工作上较真、为人上率真的“作风四真”,还通过“智慧党建”新型信息化手段提升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水平。这正印证了中国发展的一条根本经验,即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形成强大社会动员力,由此推动治理变革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自下而上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在全社会培育新的文明风尚。汤阴没有停留于在墙上刷标语,而是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群众在身边的人和事上感同身受。在各个行政村组织群众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整理村史、村训,新媳妇进门第一课“学孝道”,村支书带头“零彩礼嫁女”等传为佳话。各村建立好人好事登记和张榜,褒奖凡人善举,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成为汤阴的标识。

    第二,以人为中心的治理创新机制。由于各种原因,价值观建设有时会停留于形式的宣传而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汤阴将文化价值观建设与城乡治理、发展致富的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动员和学习机制,“务虚”工作得以深入人心。党员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培训,农民自愿参加夜校学习,每周安排一到二次集中学习,如今已举行近3万场次。借助“全民学习”机制,干部群众成为学习的主体,化外在的强制要求为内在的自觉需求,在学习中实现了全民的成长,治理主体的地位得以凸显。此外,汤阴近年来从各界选拔树立了三千余名“岳乡榜样、汤阴模范”,推行“万名党员干部先锋行”,以榜样带动全县自觉向标杆学习。在榜样影响下,比吃穿比排场的少了,争当好人争办好事的多了。人是社会行动的主体也是治理变革的对象,价值观建设的本质则是人的改造和成长。汤阴的治理和发展都突出“人”这一主体,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培育了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力量,旨在形成一种积极正向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动力体系,以治理主体的自我变革推动了治理创新。

    第三,治理创新的核心是营造系统环境。价值观深植于人内心深处,硬性的道德要求并不必然能使人心悦诚服,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引导和塑造人是更为有效的路径。通过文化价值观建设,培育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是汤阴治理创新的核心思路。一是营造诚信至上的市场环境。汤阴有扎实的食品工业基础,除了用法治约束企业行为之外,还着力打造“诚信汤阴”的品牌,让人从内心深处去做健康安全的食品,从而构筑了最根本的底线。二是营造服务至上的行政环境。汤阴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服务环境,在全省率先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国土、住建等大部分职能部门入驻,全力为企业做好各种服务。三是营造友善仁爱的社会环境。每年腊八,汤阴都会在大街上发放免费粥给环卫工人等社会服务人员。如今人们并不缺少这碗粥,然而这一活动在寒冬腊月能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持之以恒地坚持文化价值观建设,可以形成风清气正、诚信友爱的区域小环境,这种环境一旦形成便成为巨大的感召力量,吸引和激发了人性的“良知”,实现了以文化人的目标,主体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强化了优良的系统环境,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

    第四,治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一是汤阴的探索证明,通过文化价值观建设培育良好的区域环境,这种治理创新正是经济发展深厚而持久的动力和保障。近年来,汤阴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连续六届十二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县食品工业企业173家。2019年全县在建项目34个,总投资243亿元。这些企业为何能在此留得住,原因就是营商环境好。汤阴通过设立省级产品质量监督和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在全域打造安全至上的法治保障,更在打造“诚信友爱”的社会风气中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形成了地域性的以诚信为核心的“文化资本”,相关企业也共享这一“文化资本”,推动了各自的发展。汤阴的实践说明,地方政府推动治理变革,营造优越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最直接的途径,这种政治与文化的“软实力”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汤阴的经验说明,以文化价值观建设推动治理创新是提升整个县域治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抓住了县域治理的“牛鼻子”。治理创新有效化解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和谐。汤阴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本会面临众多拆迁冲突,然而这一过程却比较平稳。在长虹路北棚户区改造中,县里组织800名干部到一线参与工作,50天时间完成32万平方米、1984户和谐搬迁,工作如此顺利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据了解,汤阴的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双双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位居全市第一。由此看出,治理创新营造了和谐向上的系统环境,营造这种系统环境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发展的目的本身。三是汤阴的经验证明,在治理创新实践中以文化人,在发掘传统文化优秀价值中再造现代公民,这是治理与发展最深厚的动力。在汤阴,从领导到群众都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县委领导班子对汤阴的大事小情、历史现实都如数家珍,表现出思想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流露出对这块土地及其人民的热爱。在村庄,有年逾七十的老支书坚持学微信上党课;在县城,有司机自己编织了数千个坐垫供乘客使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这个千年古县走向复兴的历史洪流。在这块孕育古老文明的土地上,人们正在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激活古老文明的基因进而创造出新文明,在创造新生活的行动中改变着自我,在行动中积累和展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人民论坛:汤阴从一个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以平原为主的县城发展至今,您认为其治理实践的关键点是什么?

    唐任伍:第一,文化为基,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发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汤阴人民将传统文化宝藏活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坚持“以文育县、以文育乡、以文育村、以文育人”,心心念念着千百年来滋润着汤阴人民的“精忠报国”精神,并将其转变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汤阴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的汤阴人,弘扬“精忠报国”精神,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搭建起包括易经文化、岳飞精忠报国文化和岳家拳文化、扁鹊中医文化等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羑里城、岳飞庙成为汤阴文化名片,2019年游客达到66.3万人次,门票收入2700万元;依托传统文化建起的易经小镇、梦幻谷、中医大健康艾草体验中心、中华武术岳家拳邀请赛及文化中心等,推动了汤阴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发展,成为汤阴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第二,环境为本,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民生福祉。汤阴县委县政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网格化监管体制,压实各级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责任,实现网格化监管全覆盖,营造出汤阴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仅2019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所有街角、游园增绿补绿,建设了环县域、环县城、环集聚区绿色生态走廊,实现300米见绿,打造了一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汤阴特色的生态防护林带。汤阴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园林县城”,汤阴人民享受到“绿色汤阴、生态汤阴、幸福汤阴”的民生福祉。

    第三,产业为王,建设汤阴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没有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产业体系的支撑,县域治理就只是一句空话。汤阴在县域治理中坚持“产业为王”的发展理念,抓住“招大引强选优”、重点项目推进、产业平台建设“三项任务”,实施开放招商、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建设中国主食工业化生产基地、大健康产品生产基地、区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基地“三大现代化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比如,汤阴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基地。汤阴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南北交通通衢要道,方圆250公里范围内有郑州、石家庄、济南、太原4座省会城市,辐射4省11个地级市6000万人口,成为公铁空海“四港联运”的中心,又地处全国优势农产品规划区,拥有5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6000万只家禽和105万头生猪养殖生产加工基地。再加上“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晋煤东运”等国家重大能源工程贯穿全境,晋鲁豫成品油储备库建在汤阴,华能热电项目落户汤阴,汤阴物流枢纽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成为辐射豫、冀、鲁、晋4省的商品集散地。物流产业成为汤阴未来腾飞的潜在产业。

    第四,治理为要,为汤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汤阴依托厚重的“精忠报国”文化底蕴,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县域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德治、法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县域治理新实践、新路径,并将县域治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了县域治理的“汤阴模式”。一是加强党对县域治理、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县域治理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县域治理、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县域治理的全过程之中。二是以“德治”春风化雨,实现县域治理有魂。将汤阴“三圣”文化、“精忠报国”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汤阴工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书香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三是以“自治”消化矛盾,实现县域治理有力。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主导作用,大力推广村级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民情沟通日、村民说事等民主自治形式,完善民主选举,加强民主协商,强化民主管理,推行“阳光村务”工程,为基层组织减负,将基层的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以“法治”定分止争,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全面推进法治县域、法治乡村,构建网络立体化的法治县域、法治乡村模式,依法办理一切事务,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学法懂法守法,建设法治汤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汤阴坚持以文化为基,以环境为本,以产业为王,以治理为要,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将“精忠报国”文化融入到县域治理全过程,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提升了汤阴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成功打造出了平原地区县域治理的汤阴模式、精忠报国的汤阴榜样。

县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的汤阴探索
汤阴县域治理创新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探索党建引领县域治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