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疫情如何深刻影响国际关系格局

李海东 《 人民论坛 》(

    核心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全球应对,可谓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对国际关系格局构建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全球化内涵的理解,迫使人们反思并调整对国际关系和外交理念的传统认识,推动产生一个真正合乎人、自然与国家协调发展的新范式。基于中国对全球抗疫所作的贡献,中国的主张将会有效地内化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新规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的前景是乐观的。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全球应对,可谓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对国际关系格局构建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全球化内涵的理解,迫使人们反思并调整对国际关系和外交理念的传统认识,推动产生一个真正合乎人、自然与国家协调发展的新范式。基于中国对全球抗疫所作的贡献,中国的主张将会有效地内化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新规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的前景是乐观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经历了从大范围传播到逐渐有效控制的过程,而当下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则异常迅猛,呈现速度快、范围广、危害深等特点。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因疫情严重而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世界运转几近“休克”,这对国际关系演变及国家外交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给人们的国际关系认知与实践框架带来了综合性挑战,迫使人们根据现实进行更为系统的深刻反思

    第一,国际关系分析主体应加快从专注“国家与权力”向重视“人与健康”“自然与生态”方向调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的持续深入研究不断唤起人们对气候变化、资源安全、自然灾害等的关注意识,拓宽政治精英群体理解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视野。现实世界中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疾病导致的严重后果,促使人们将协调人与生态关系议题置于国际关系分析与处理的中心位置。比如,气候变化从最初的纯粹科学议题逐渐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安全议题,最后成为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加以应对的、高关注度的综合性议题。这一变迁过程揭示了国际关系观察与实践亟需摆脱专注政经议题的迫切性。过去数十年,传染性疾病传播带来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出现,气候变化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高扩散性病毒大范围侵害人的生命健康。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世界性恐慌及其对世界经济与安全利益的严重冲击,再次警示国际关系分析主体应加快对当前国际关系新变化的认识,尽快将人的健康、生态环境等真正落实为国际关系实践的核心议题。

    当然,这样的诉求真正变为现实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一些大国政策精英始终固守以竞争与冲突为关键特征、以地缘政治权力角逐为核心诉求的国际关系旧理念和旧实践。他们很难真正将自身政策的关注重心放到人的健康与生态环境上,因而出现国家与国际社会对人类疾病以及自然灾害应对乏力的悲剧。此次对世界危害最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近百年以来),或许有助于唤醒那些依然沉湎于旧思维的政治精英们,使其真诚理解并真正实践将人、国家、自然融合起来平衡发展的前瞻性理念。尽管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已经广为人知,但其实践进程仍然滞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进程将有力敦促各国认真反思并切实践行国际关系新理念。各国必须加快对国际关系核心主题关注的调整,改变以争权力与强经济为唯一聚焦的旧路,走更为重视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从而形成国际关系运作的新生态。

    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人们再次考虑维系国际关系稳定的正当性基础。西方国家坚持的对外行为正当性源于其内部对自由民主价值的认同,发展中国家坚持的主权绝对性理念,将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不得不进行妥协性调整。东西方国家都必须思考如何调和彼此国际行为正当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去意识形态化与淡主权化,将很可能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议题适用的行为特征。

    当前,一国国际声望与国际行动的权威性,不仅取决于该国既有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更取决于该国应对疫情的诊治水准以及其对他国疫情化解、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机制构建的贡献。后者将迅速增加该国的声誉与影响力,使其获得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更多的话语权,进而使国际社会内化该国的相关主张与外交理念,最终形成公共卫生安全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国际规范性理念与行动指南。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现有全球化进程的再界定,为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不确定性。国际关系稳定的必要前提是全球化进程顺畅运转,而新冠肺炎疫情将迫使传统的强调以经济为核心关注,旨在促进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顺畅流动的全球化进行再平衡。公共卫生与生态环境如果不能够得到保障,聚焦经济繁荣的全球化将迷失方向且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了目前全球化进程“暂停”的现实。比如,大多数国家防治准备不足,导致疫情快速大规模蔓延;而各国实施的封城、断航等举措,将改变全球商品生产与供应链的分布格局。欧盟各国面对疫情时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排斥,几近成为分解全球化的力量;股市暴跌乃至反复熔断,将美国拖入金融危机旋涡,并很有可能导致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全球化进程大动荡、大调整,不仅会导致全球化各构成要素优化配置运作模式的调整,也会导致一些国家回归自我封闭与民粹主义之路。

    事实上,一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将直接影响其在当下与未来全球资源再配置格局中的地位。公共卫生机制完善、社会稳定富有活力、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的国家,必然会成为全球优质资源的流动汇集之地,进而能够稳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声望。相比而言,深受疫情危害且无法有效应对的国家,必然会出现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优质资源流失等局面。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性影响将会使公共卫生安全议题在国际关系分析与实践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促使相关国际治理体系尽快完善。原本以社会属性为主的公共卫生安全议题,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属性。病毒的高传播性、全球性以及通信与媒体的便捷性、多元性,更是将公共卫生安全议题的政治功能最大限度地予以加强。越来越多国家采取的极端应对举措,迫使人们认清公共卫生安全在一国内部治理及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一些国家无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暴露了国际协调应对公共卫生安全议题过程中权威、资源、能力不足的缺陷。

    作为当前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最为关键的国际协调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关系相关议题处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亟待加强。作为联合国框架内的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和参与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并在向其他国家通报疫情信息与应对举措时展现了出色的国际协调功能。但不可否认,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协调权威性依然薄弱。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灾难性影响相适应,世界卫生组织在联合国系统之中亟需被赋权与赋能。新冠肺炎疫情要求联合国改革必须包括发展一个更为坚强有力的世界卫生组织,并将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领域纳入更为宽泛的国际议事日程之中。世界卫生组织应与联合国系统内其他机构加强横向联系,推进相关议题的国际合作,共同建设以联合国为中心、协调各国共同行动的应对机制。此外,国际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完善将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再塑造进程中的核心要素,既有的诸如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多边组织,亟待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议事日程关键位置加以讨论和应对。

    第五,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危害将促使人们对当今国际秩序演变作出深刻反思和理性改进。国际秩序稳定的主要障碍是霸权思维与联盟观念,其不仅制造国际纷争,更阻碍国际合作。新冠病毒不会辨识霸权国家或联盟体系,而后者的军事属性也无法从事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事实上,联盟本身狭隘的自我封闭会加剧新冠病毒的扩散,甚至危害国际协调。可以预料,以联盟主导国际秩序的观念未来将会被彻底摒弃,包容性的国际合作理念将更具活力。

    新冠病毒不会有国界、贫富、身份的意识。那些盲目追求“本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国家、漠视国际合作的霸权主义国家无意参与国际协调进程,更无意提供相关全球公共产品,因而必然深陷新冠病毒之害而难以自拔。当前的世界抗疫形势将迫使大多数国家选择国际合作,以达成互保安全的目标。随着公共卫生安全上升为国际关系的高端政治议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进而推动各国培育更广阔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共识和行动。

    疫情防控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塑造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外交新格局创造了条件

    一国面对疫情的实际表现不仅对外展示了其国家治理能力与水平,更成为其国际影响力强弱以及国际行为正当性有无的重要衡量维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等国家急速扩散。欧美各国仓促应对不但未能制止疫情蔓延,反而导致了民众的普遍恐慌。中国采取的部分城市封城以及一定时期内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使得疫情逐渐缓解,这与西方经济私有化以及政治分权制衡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国应对疫情的表现生动地展示出不同外交理念的利弊得失,启迪众多国家进行外交重心的调整和优化。在抗疫成为各国外交的首要议题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且提供力所能及的抗疫资源,便成为相关国际规范塑造力和解决国际议题感召力的重要合法性资源。当下各国开展的抗疫行动将会促使人们改变处理重大国际外交议题的传统思路,进而为塑造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外交新格局创造条件。

    共同体意识与实践将在外交领域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增强。疫情的扩散将导致各国经济运转迟缓,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而破产潮、失业潮等将冲击社会稳定。因此,各国应协调推动经济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切实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新冠病毒突然在大范围内肆虐,使得人们认识到通力合作的重要性,而各国守望相助将加速推进国际社会对“共同体”的认同和支持。比如,中国为意大利提供援助,在改进该国民众“中国观”的同时,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对中国外交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中国在疫情抗击中所作的贡献,彰显了中国治理模式的影响力。大致而言,外界对疫情困扰下的中国经历了从警觉到疏离再到合作的过程。2020年1月到2月,限制中国人员、物资、航行的国家数目不断增多。到了2020年3月,中国疫情控制效果显现,而疫情在全球迅猛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亲眼见证了中国抗疫经验与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对中国抗疫模式的认同增多,寻求中国帮助以缓解疫情的意愿更强烈。可以说,疫情对中国而言是场危机,但同样也创造了重塑与他国关系的机遇。在抗疫初期,中国获得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道义与物质援助,因而当疫情在全球扩散时,中国为日本、韩国等国家提供了物资与经验援助,这不仅推进了东亚各国良性互动的进程,实质性地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也为深受地缘政治角逐与联盟对抗观念影响的国家提供了反省和改造的可能性。而东亚国家间的有力互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的可靠基地。过去两个月,外界对中国抗疫政策与发展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过程。甚嚣尘上的抨击中国以牺牲健康与环境为代价达成经济猛进的“中国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论”,宣扬中国强力抗疫而隔离与外界联系必将导致全球制造业中心衰败的“中国制造模式终结论”,都在扭曲着其他国家的“中国观”。而当下中国对疫情卓有成效的控制已经彻底打破了这些谣言污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欧美国家对中国冷眼旁观的态度已经转变为对自身深陷疫情现状的忧虑乃至恐惧。可以说,疫情扭转了外界对中国曾有的极端认识,更催生了迫切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动力。当下,韩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塞尔维亚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与中国展开系列的务实抗疫合作。

    得当的应对举措不仅确保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确保了世界继续践行贸易自由化与多边主义发展之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加快了国际贸易生产链与供应链的转移,增加了中国的外部经济挑战。疫情严重的国家通常采取旅行禁令或者隔离举措,而这必然影响自身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化布局中的地位。当下中国面对疫情采取的有效措施,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信心,巩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维系了中国促进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作用。可以说,面临很可能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处在推动各国合作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的有利位置。而国际关系格局再塑造为中国核心外交理念被外界普遍接受创造了良好条件。

    疫情的全球传播深刻影响着当前正处于关键转折阶段的中美关系,一方面为中美合作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日趋严峻的深层次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与防治应成为中美合作的新领域。中国疾控专家关于新冠病毒研究的前沿成果以及中方已有的丰富临床诊疗经验,为疫情进入暴发阶段的美方尽快生产相关诊治疫苗和展开对受染病人的救治创造了条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以及相关防护诊治物品缺乏,不仅迫使美国免除自华进口的防疫商品关税,也存在推动美国更多政策精英反思和调整对华政策的可能性。疫情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在各国政策议程中的地位将获得提升,因而可能会开启一个强力构建确保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国际机制的进程。而中美能否深度合作,将会是此机制建设成功的关键。中美两国民众对该议题是非政治性高度关注,加之当下存在就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公共卫生安全议题合作的现实需求,为中美两国可能的务实合作提供了民意基础以及协调空间。

    美国奉行“美国优先”理念以及漠视国际组织的政策,尤其是将“病毒政治化”,形成了中美合作的障碍。中国的果断抗疫举措,被美国认定为侵害公民自由;中国向他国提供抗疫经验与资源,被解释为趁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美国未充分利用中国抗击疫情的相关经验,教育本国民众认识新冠肺炎的危害,也没有做好相应的抗击病毒的资源与政策储备,导致疫情应对失当,民众深陷无所适从的恐慌之中。美国股价暴跌甚至出现多次熔断、被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等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抗疫成为当下最大政治议题的背景下,美国两党将疫情扩散的责任“甩锅”中方,指控中国信息不透明以及防控病毒不力。一些政治力量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鼓动民众对华不满,有些政府内部极端派更是以新冠肺炎疫情对华“污名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来源尚无科学结论之时,美国政府就将其贴上了带有明显种族主义色彩的“中国病毒”标签。此外,大选季节更加剧了美国政客通过对华指责争取选举成功的冲动。美国以疫情政治化视角处理相关涉华关系,不仅没有展现其一向推崇的人道主义精神,反而印证其难以放弃强硬排挤和削弱中国的顽固立场。“病毒政治化”的做法,导致中美两国在疫情及其他重大议题的合作遭遇阻碍。

    美国政府并未因中美两国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之苦而展示出同舟共济的情怀,反而继续以地缘政治竞争理念和意识形态主导的冷战思维排挤或边缘化中国。在中国遭受巨大损失之时,美国一些政客认定疫情对中国的打击有助于世界制造业供应链回流美国。甚至疫情在美国泛滥时,特朗普政府没有选择国际合作,而是继续强调要将所有制造业带回美国,执拗削弱中美之间的经济纽带。此外,在各国抗击疫情时,美国军舰没有停止其所谓的“南海自由行”,美国国会高票通过并签署所谓的“台北法案”,继续谴责中国的治疆政策,加紧指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这些举措表明美国坚持将涉华抗疫外交与其他涉华议题相互牵连处理的政策惯性。美国决策群体中的极端派更是没有放弃利用此次疫情困局加速推动中美关键领域的“脱钩”进程,甚至抗疫物资合作的正当需求也被一些美国极端派政客提出的将医疗物品供应链移出中国的规划而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议题的相关国际规范制定以及话语权竞争,将会在现有疫情逐渐趋稳后而变得更为突出与激烈。事实上,中美之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这一现实要求两国在广阔领域展开务实合作。疫情的共同应对确实为新领域内的中美合作创造了机会,但美国在自身和全球抗疫中的霸权思维以及对华的战略竞争图谋,破坏了中美深层次合作的前景。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全球应对,可谓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对国际关系格局构建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全球化内涵的理解,迫使人们反思并调整对国际关系和外交理念的传统认识,进而推动产生一个真正合乎人、自然、国家协调发展的新范式。可以预料,基于中国对全球抗疫所作的贡献,中国的主张将会有效地内化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新规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的前景是乐观的。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国签署通过所谓“台北法案” 民进党当局终将两头落空》,环球网,2020年3月28日。

    ②《防疫不力就给中国贴标签,甩锅呐!》,环球网,2020年3月19日。

全球战“疫”:国际思潮及格局演变
新公共治理变革与世界秩序重塑
全球抗疫深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全球化思潮对合作抗疫的重要价值
战“疫”中的人道主义思潮
“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其危害
疫情期间的种族主义
警惕排华主义扩散: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如何看待“西方的缺失”
从偏见到共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