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开展教师研训活动

服务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24日   第 06 版)

    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秉承“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生成才、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育强区建设”的宗旨,助力区域教师整体素质持续提升,高端人才总量持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品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质量师资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快促进教师队伍成长步伐,促其早日成为优秀的高水平教师,不但是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也是教师培训者的重要使命。

    作为集培训、指导、研究、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近年来秉承“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生成才、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育强区建设”的宗旨,围绕高质量教育发展和高水平教师培训中心工作,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务实高效的创新举措,教师研训体系持续优化,培训质量和培训支持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教师整体素质持续提升,高端人才总量持续增加,高品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人才培养“金字塔”

    北京市朝阳区“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起步较早,从2004年启动至今,经过了5个阶段、20余年的探索历程。

    按照“基础、中坚、高端”人才梯队层级,逐年优化“金字塔”式人才队伍结构,夯实“塔基”、壮大“塔腰”、培育“塔尖”,保障了教育人才队伍从“神经中枢”到“神经末梢”的全过程落实落地。

    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正是“双名工程”中塔基工程的项目之一。

    今年以来,朝阳区第七期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培训班,在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陆续举行了系列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训活动,130余位经过层层遴选后入库的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参加了学习。

    在小学组培训现场,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李晗钰以“设计课间十分钟活动方案”为主题,分享了课间十分钟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朝阳外国语学校教师肖均予、花家地实验小学教师彭程以跨学科的视角,讲述了小学传统文化的传承。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教师许廷飞以“在跨学科项目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题,介绍了如何从实际问题着手,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探究与实践。

    活动过程中,青年教师围绕跨学科主题研究计划及问题疑惑等,与专家、同伴进行交流和探讨。专家学者就青年教师的研究计划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曹艳表示,此次活动是为贯彻第五轮“双名工程”实施意见,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的专题培训之一,旨在通过个人汇报、同伴交流及专家指导,引导青年教师调整优化研究计划,为后期的研究实践奠定基础,提升拔尖青年教师后备人才的课程育人能力和实践育人本领。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双名工程”项目负责人张东向记者介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强调弘扬阳光文化,优化研训生态;扩容研训资源,丰富研训内容;创新研训方式,拓展研训渠道;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健全分岗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和培训支持体系。”

    扩容教师培育“蓄水池”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不断优化和完善新任教师培训工作,一直是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1年,学院成立新任教师培训部,主要负责新任教师的培训、研究、管理、指导、服务工作。2023年,为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要求,学院在原有新任教师培训培养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出新任教师三年“贯通式”培养项目。

    该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入职第一年)培养由学院组织,围绕《朝阳区新任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系统安排,分岗分层分类组建30多个工作组,手把手、点对点,全面跟进与指导,确保新任教师快速进入角色,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第二阶段(入职第二、三年)培养以岗位实践为主,以各校校本研修为主渠道,采用区校联动、追踪指导、发现典型、区域展示等形式,以任务驱动新任教师自主学习和校本研修,并围绕新任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标准,强化新任教师自我实践与改进,在岗位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完善。

    谈及该项目的特色,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新教师培训部主任苗沐霖将其总结为有课程、有教材、有机制、有保障。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先后研发了《新任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标准》《新任教师学科技能化培训课程框架》《新任教师优秀教学技能课程(中小学)》等;在原有通识培训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要求,创新研制了《朝阳区新任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研发新教师培训教材《迈好教师职业生涯第一步》《为师第一年—新时代新教师新成长》;在利用《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手册》规范引领新任教师自我培训、校本培训的同时,研制出《朝阳区新任教师百问百答手册》,强调如何操作,力图通过提供小妙招或解决策略,帮助新任教师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实现专业发展。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于永强说:“新教师培训是学院教师培训体系中的一个基点,整体构建中既从纵向上关注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能力建构,又从横向上关注教师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水平、学科育人能力、学习素养、国际化素养、数智化素养、教科研素养、积极心理品质等素养结构。”

    优化教师成长“生态园”

    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快速衍生,以及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快速转变等新时代特点,结合教师发展学院的整体构建,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孙卫华说:“教师发展学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站位更高,视野更宽,特色更明显,策略更贴近教师实践场域,质量要求也更高了。”

    前不久,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学研训用”国际化子项目组走进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启动了“学研训用”国际化项目实践研究。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负责人表示,该校重视项目并充满期待,不仅及时召开了项目筹备会,梳理出学校当前困惑及需求,还精挑细选出各学科骨干教师作为“种子”学员,全程深度参与项目实施,并要求辐射到各学科组。“学校将努力借助项目,挖掘青年教师潜力,打造以国际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品牌。”

    学院国际化项目负责人郭娜表示,“学研训用”项目只是学院48个教师培训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整合优质课程、专家、平台资源,与基层学校构建研修共同体,从供给侧角度精准对接学校和教师需求,基于实践场域,通过田野调查、课堂观察、项目式学习、成果导向下的任务驱动等,赋能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教务负责人李宏斌介绍:“‘十四五’时期以来,学院构建的是线上、线下、校本三维研训通道。线上,各种必修课选修课全面铺开,1000多门课程从‘面’的层面保障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全覆盖;线下,通过48个专题项目、50个学科工作坊、43个跨学科主题工作坊的全面推进,从‘线’的层面实现对接需求的个性化精准供给;校本层面,通过田野行动、学研训用、校本研修指导等项目的实践性跟进,从‘点’的层面实现对学校及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院长谢鹃对记者说:“‘十四五’以来,学院秉持‘唤醒自觉、激发内驱、专业赋能’研训理念,契合教师发展学院核心功能定位,聚焦‘教师’服务主体,锚定‘发展’服务目标,聚力‘学习’核心路径,坚持以专业视野、跨界思维,做大格局、做优整合、做细分类。我们以‘项目牵动、协同创新、强化综合、打造品牌’为基本策略,以铸魂、强基、赋能、琢玉、阳光五大工程为主引擎,通过‘望闻问切’‘对症下药’‘靶向聚焦’等基本措施,强调精确诊断、精致供给、精准赋能。在合与分、学与用、精与专、人与境等多维辩证关系中,强化机构重组、体系优化、专业升级、文化再建,致力于新时期专业化、有温度、轻打扰的阳光研训。”

    “新时期教育的出发点更加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闫新全表示,“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新挑战、新任务和新使命。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趋势,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新时期的教师培训工作,必将再谱新篇章、再提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