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民生周刊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多措并举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高级就业指导师 刘晓轩 《 民生周刊 》( 2024年06月24日   第 07 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重要民生问题,同时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相比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在科研、升学、考公、留学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是就业。全力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主体责任,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数据显示,近3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909万;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级;2023年,毕业生总数达到1158万,同比增加8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

    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2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校不同学历的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为398.41万人。由此可见,2021年毕业的909万高校毕业生中,有510万余毕业生的学历比高职院校的专科生学历高,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学历层面对专科生形成“降维打击”。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缩减,来自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职竞争越发激烈,部分地区甚至出现985、211高校毕业生与三本学生和专科生共同面试的局面,这使得专科生的求职就业越发困难。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求职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究其原因,一方面,就业市场上高学历竞争者增多;另一方面,高职专科院校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就业动力。与同龄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专科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很多专科学生不会学习,不肯学习,甚至在内心中已经接受了自己的不优秀。这种心态在就业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懒就业、慢就业”现象,形成“等、靠、要”的心态,就业意识淡薄,就业心理不充分,不肯主动寻求转变。这种心态和行为模式又进一步加剧专科学生就业困难和迟滞的现象。

    其二,专业技能不强,无法达到用人单位要求。部分专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同时,在部分主动学习的专科学生中,出现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一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

    其三,缺乏规划和目标。高职专科学生往往缺少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思考,具体体现在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执行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入校后便开始浑浑噩噩,对人生目标、职业规划比较迷茫。一些学生甚至毕业时的职业规划还停留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想法。高职院校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素质、知识、能力三个维度设定,包含学生课堂内容讲授、实操实训技能、各项素质培养等。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自我规划能力,没有努力目标,实践效果并不好。

    其四,不了解市场环境,求职预期过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中越发倾向于选择稳定、受市场影响小的岗位,出现“考公热”“国企热”等现象。面对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和本硕毕业生在学历上的优势,专科毕业生的学历短板,并不支持他们追寻一步到位的就业单位。在就业薪酬预期方面,一些专科学生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根据身边人的薪酬,期待自己的薪酬,而不是通过市场环境去分析判断自己应选择的薪酬预期。

    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职场素养

    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高职毕业生或高职在校生该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进入社会后的人生?高职院校以及家庭、社会又应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要激发学生就业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为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对于高职专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开设自我管理和职业发展的课程和培训。这些课程应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学习技巧、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就业相关的技能;建立就业台账,制作就业工作一生一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议,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适合的职业方向;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优秀校友来校开展讲座,用贴近职场的真实案例和优秀校友的成功案例,引起专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专科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社会和家庭应给予学生更多支持和鼓励,鼓励他们挖掘个人潜力,树立自信心,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终,学生需要明确就业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改变,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要明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场素养。为解决好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要求各高校开展访企拓岗专项工作,这足以看出国家层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访企拓岗的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明显提高,但实习后的留用情况却不容乐观。

    学生实习后不能留用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学生专业技能不够,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就业岗位的要求理解不够全面。在当前的经济大形势下,很多用人单位出现“人才高消费”的情况,专科学生确实很难达到在毕业时就完全具备上岗的条件。但分析其他能够留用的学生情况时不难发现,有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全是要求应届毕业生具备多强的专业技能,而是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专业知识够用就好。

    用人单位在招聘专科学生时也有基本预期,招聘条件并不全是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职场素养,如职业礼仪规范、工作态度、执行力等。这在文法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尤为普遍。以文法类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为例,学生在入校前,学校就已经完成了和当地法院、检察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在毕业后符合基本条件,可以直接到法院、检察院从事法律类辅助性工作,如书记员、内勤、整理档案等。这些岗位并不要求应聘者有多高的专业技能,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执行力、理解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总之,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岗位,在满足基础的专业技能之外,综合职场素养、职场礼仪、工作态度、职场规范等也非常重要。在校期间,应对学生开设相关课程,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场素养。

    树立正确就业观,做好职业规划并付诸行动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全国各高校都已为在校生逐步开展职业生涯课程。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职业生涯“唤醒”,让学生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从过往生涯的重要事件中获得新的觉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引导学生思考转变为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从校园到职场角色的变化中感知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当下为生涯发展做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并持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需要进行科学考量和分析。要研究社会的需求,确保目标方向具备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利用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优势来建立目标,这样可以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修正的过程。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环境分析和个人分析,并评估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短期目标,激励自己去争取实现下一个目标。

    做好职业规划的同时,更要做好学业规划。针对未来发展方向,在校学习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职场素养水平。要有学期目标、月度目标、周目标,可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分别组建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提醒,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高职学生求职预期过高,与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直接关系。学生向往发展前景好、薪酬高、福利好的工作没有问题,但应届毕业生从基础工作做起才是常态,更符合社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预期。

    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时,高职院校应与学生家长多做沟通。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高校与家庭目标一致。父母是最了解学生的第一任导师,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共同帮助学生确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毕业迈出校门时,更好地完成就业。